餐后血糖一般建议在餐后1小时到2小时测量。一般情况下,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应在6.7-9.4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应在≤7.8mmol/L。
选择餐后1小时到2小时测量,是因为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等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会逐渐升高,在这个时间段血糖往往能达到峰值。通过测量这个时间段的血糖值,能较好地反映身体对进食后血糖的调节能力。如果测量时间过早,食物还未充分消化吸收,血糖可能还未明显上升,无法准确反映身体对餐后血糖的处理情况;而测量时间过晚,血糖可能已经开始下降,同样不利于准确评估。
不同人群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会有所差异。对于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保持在上述正常范围内,说明身体血糖调节功能良好。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会适当放宽。比如,年龄较大、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低血糖风险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略高于正常范围的水平,既能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血糖带来的不良影响。
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适当进行运动,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要定期测量餐后血糖,记录数据,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若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