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便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粪便的外观、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等。
大便的外观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性状。正常大便通常为黄褐色、成形软便。若颜色异常,如黑色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白色陶土样便可能与胆管梗阻有关;红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等。性状方面,水样便常见于腹泻,黏液便可能存在肠道炎症,而干结便可能提示便秘。
显微镜检查是查看大便中的细胞成分。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数量和形态,能辅助判断肠道是否有炎症、出血等情况。比如大量白细胞出现,往往意味着肠道有感染;发现红细胞则可能有肠道黏膜损伤出血。还会检查寄生虫卵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化学检查中,隐血试验较为重要。它可以检测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量血液,对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溃疡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为保证大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前尽量保持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服用可能影响大便颜色和性状的药物。留取大便样本时,要选取新鲜粪便,尽量避免混入尿液、卫生纸等杂质。若对检查结果有疑问或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