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通过血常规、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来辅助诊断败血症。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在败血症时常常出现异常。当身体遭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败血症,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可能会显著升高。不过在一些严重感染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也可能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发生变化,通常会升高,因为中性粒细胞是应对细菌感染的主力军,在细菌感染时会大量聚集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C 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败血症发生时,炎症刺激会使肝脏大量合成 C 反应蛋白,导致血液中其含量迅速上升。它的升高幅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可以作为判断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降钙素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含量极低。但在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时,甲状腺 C 细胞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细胞会大量合成并释放降钙素原,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明显升高。与其他指标相比,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高,有助于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皮肤破损,降低细菌入侵的风险。若有基础疾病,需积极治疗,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寒战等疑似败血症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检查和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