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引起的皮肤炎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隐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一种蚁形小飞虫,种类很多,其中有致病作用的是毒隐翅虫.后者白天栖居于阴暗潮湿处,夜间在有灯光处飞行.
隐翅虫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当其停留于皮肤上受压或被拍打,压碎时,即释放强酸性毒液(pH 1~2)灼伤皮肤,数小时后可出现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夏秋季,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好发于面,颈,四肢和躯干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可出现糜烂,结痂,坏死.侵犯眼睑时肿胀明显.自觉灼热,灼痛或瘙痒.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约1周,愈后局部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预防和治疗:应注意环境卫生,消灭居所周围隐翅虫孳生地;避免直接在躯体上拍打虫体;接触部位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
皮损无糜烂,渗出时可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水肿明显或有糜烂渗出时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或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严重者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新鲜马齿苋捣烂每天1~2次敷于患处可较快见效.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