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眼底出血
发病时间:1993年
化验检查结果:糖尿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请问专家,我妈妈是糖尿病13患者,两年前因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住院治疗,后维持的很好,如今再一次复发,一周前是一只眼睛出血,吃了止血药后,感觉良好,但是昨天另一只眼睛也出血了,并且出血很多,现在两只眼睛都看不清东西了,非常苦恼,请别人介绍一种药叫导升明,说这药专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请问这种药可用吗?现在我们应该用一些什么药?请专家提示.谢谢
治疗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原发病,即消渴.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治疗消渴,当对证治疗,临床上以脾肾两虚为主证者当益气健脾,滋阴益肾,多使用三参降糖胶囊;以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者,当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治疗多以参茸降糖胶囊为主.
对于消渴目的治疗,当辨证论治.目前西医并无有效药物能够应用,基本靠激光封闭出血点,这是一种灼伤性的治疗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损伤性,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封闭血管,而对视力的恢复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甚至还会引发视力的进一步下降.所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糖尿病及眼底病专科专家告诫广大患者,要是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激光.因为封闭血管势必会造成正常血液循环的阻断,视网膜等眼底局部组织的营养来源被切断后,必然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视网膜的缺血引发视神经的萎缩.所以中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多配合一些益气行血,养肝明目之品,以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临床以祛瘀明目胶囊配合珠红明目滴眼液较多使用.
随访
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因此糖尿病人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眼睛.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甚至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远期疗效理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这种情况是需要及时治疗的,不然的话有致盲的可能.
建议去正规的医院采取紧急措施,可以进行激光治疗.
一定不要在家乱用药物.用药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
目前不能应用导升明.
眼睛出血,一般来自眼底血管的破裂出血,这种反反复复的出血,我还是建议您到大医院的眼科去看,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过是可以导致失明的,
以上是对“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根据你母亲的病情,最好到医院系统检查治疗,不要盲目的口服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控制好血糖,根据眼底出血的多少,性状来确定是口服药物治疗还是激光手术治疗.祝您母亲早日康复.
治疗糖尿病眼病应做到:
1,稳定血糖:空腹及餐后3小时血糖波动1.1mmol/L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
5,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用药物治疗,中药消渴明目丸效果较好.
6,激光光凝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比较明显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部分视网膜激光光凝和全部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玻璃体增殖等引起的视网膜脱落.对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和不适合激光治疗的病变可冷冻,以挽救视力.
这种糖尿病并发症,根治的话最好是根治糖尿病,糖尿病得到了根治,并发症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依据.如果糖尿病得不到解决,并发症的出现是早晚的事情.
糖尿病属中药消渴,消瘅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肾阴亏损三个方面.消渴病变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与肺,脾(胃),肾有关,尤以肾为重.本病的特点虽为阴亏阳亢,但迁延日久,阴损及阳,亦可导致肾阳虚,而有阴阳两虚的表现.若病久累及五脏,可致精血枯竭,阴阳俱衰,燥热内蕴而并发多种病症.
除了专业的治疗外,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适度,应该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体质的寒热虚实选择相应的食物.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学会放松.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使血糖升高.另外,进行腹部按摩有利于减肥.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