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十一是我和老公蜜月期,但是正好赶上经期,不想因为这事扫了兴致,请医生帮忙,如何能够推迟经期,副作用又小?
您好,安宫黄体酮,每天2次,每次10毫克,每次服用3~5天即可.加上停药数天后月经才会来潮,所以要想让经期避开并不困难.此外,还可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刚来月经血的第一天)开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也可起到推迟经期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推迟经期,都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想推迟月经来潮,建议你在下次月经来前的五到七天左右口服黄体酮胶囊,连续用药到你想要的时间,一般停药后三到五天左右月经就会来潮的。
你好!推迟经期的方法有很多种,任何方法都是有副作用的,一般比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服用药物或注射避孕针来推迟.具体方法如下:1.避孕Ⅰ号(复方炔诺酮片)或Ⅱ号短效口服避孕药自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2片连服2周,第3周起增量至每日4片.2.妇康片(炔诺酮)或妇宁片(甲地孕酮)口服孕激素药,自月经第16天开始,每日10mg连续口服.3.米非司酮(非激素类),自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25mg连续口服.4.服用安宫黄体酮,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左右(从末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前提是你的月经周期是28~30天),每天1次,每次10毫克.必须连续服药直至渡过“关键时期”即停用,一般停药后7天内月经来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性激素的超常应用,可能会扰乱今后的月经周期,所以,这些方法不可长期用,更不可滥用,若出现月经紊乱请及时找妇科医生处理.另外初服性激素时某些人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您好,可以使用孕激素,常用方法的是口服安宫黄体酮,在月经即将来潮的前1-2天(已经来潮,哪怕是一点也不适宜),每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3-2片(一天的剂量一般控制在12毫克),连续服用即可,在服用期间月经是不会来潮的.根据服用该药物停止服用3天后才来月经的特点,确定服用该药的天数.短期服用孕激素不会给服用者带来伤害,也没有大的副作用.
你好,想推迟月经的话,建议可以口服安宫黄体酮,一次四片,一天一次,连续服用至想来月经的时候,再停药。
注意要在月经第14天前应用,用晚了,就没有效果了。
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刚来月经血的第一天)开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避孕常用药副作用极小),可起到推迟经期的效果.
女性每次月经刚结束时,子宫内膜开始修复,并在雌激素的影响下逐渐成长增厚,这是增殖期.待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子宫内膜不仅继续增厚而且还要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充分的生理准备,这是分泌期.如果受孕,雌孕激素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以维持妊娠.如果没有受精卵的到来,卵巢分泌的内源性雌,孕激素将大大减少.而子宫内膜之所以能生长完全依赖于激素,一旦失去激素的支持,它们便会脱落并排出体外,并将伴有出血,这便是经血.如果在没有受孕的情况下人为地给女性补充外源性性激素,特别是孕激素的话,子宫内膜就会继续保持相当的厚度而不脱落,这样月经期自然就会推迟了.
临床上可供使用的孕激素类药物主要为安宫黄体酮,每天2次,每次10毫克,每次服用3~5天即可.加上停药数天后月经才会来潮,所以要想让经期避开考期并不困难.此外,还可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刚来月经血的第一天)开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也可起到推迟经期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推迟经期,都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无论作为家长或学生,我们还应该清楚地了解到,使用外源性性激素推迟经期的方法还存有一些弊病:其一,初服这些激素时往往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同样会干扰考试者的心情.其二,如果用药不当未达预期效果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其三,若过早提前用药,又有用药剂量过大的问题.
当然,短期用药并不会给今后带来任何长远影响,如不会影响内分泌功能,不会导致日后排卵问题而致不孕,不会导致肥胖等.因此如果过去已经服用过或打算服用的女生,也不必为此而过分忧虑.
以上是对“如何推迟经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我们知道月经是妇女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这种出血是女性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子宫内膜从增生到分泌变化内膜脱落的结果而这个过程是由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产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来实现的,所以改变任何一个产生激素的环节都将引起月经期的改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对那些月经周期正常而又强烈要求改变月经期的女性如经劝导无效时通常是应用雌激素或孕激素来调控月经期的推迟经期到来的方法避孕1号片或ⅱ号短效口服避孕药自月经第5天开妈每日2片连服2周第3周起增量至每日4片妇康片炔诺酮或妇宁片甲地孕酮口服孕激素药自月经第16天开始每日10mg连续口服米非司酮非激素类自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25mg连续口服总的说来人为地改变正常月经周期是不可取的其弊大于利我不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不可长期用更不可滥用若出现月经紊乱请及时找妇科医生处理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