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病毒感染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孕妇急性感染时可传播给胎儿,小儿易感,5~10 岁为感染高峰时期.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晚冬和早春.
诊断: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等疾病在局部地区流行,并与患者有接触历史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临床上有发热,特别是出现皮疹的患者应考虑到本病毒感染的可能.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出现再障危象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可用斑点杂交或PCR 检查血中B19 DNA,用RIA(放射免疫法)法查B19 抗原.起病1 周时可查特异性IgM 抗体,IgG 抗体从阴性转为阳性亦有意义.
治疗方案:尚无抗病毒治疗的报道.本病多呈自限过程,预后良好.病情较重者需予以对症处理,再障危象患者可以输血治疗.关节痛及指趾麻木刺痛者,可予以止痛药及营养末梢神经的药物.因免疫功能低下易使感染慢性化,可应用免疫增强剂,病毒血症期可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小儿400 mg/(kg?d),连用3~5 天,如为慢性患者则每半月至1 个月重复1 次,可取得清除病毒的效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