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病名: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血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但仍然全身无力,且无故体重减轻.
请问如何调理?
指导意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主要目的:保护肾功能。
1.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出入量的监测;
2.去除横纹肌溶解的诱因;避免加重横纹肌肌溶解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①容量复苏;②碱化尿液;③应用抗氧化剂保护肾小管细胞;④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若已发生急性肾衰则可能需要肾替代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4.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重症,常因导致急性肾衰竭(AFR)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RM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的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肌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据报道RM引起ARF发病率51%,死亡率32%[2],引起ARF的原因诸多,
[编辑本段]
主要有:
(1)肌红蛋白造成肾小管梗阻,在酸性尿中肌红蛋白具有正电荷,可与T�H蛋白结合,阻塞肾小管
(2)损伤肌肉释放蛋白溶解酶激活血管收缩物质造成肾缺血
(3)肌红蛋白分解的铁色素肾毒性直接损伤肾小管[3].RM治疗强调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
[编辑本段]
治疗原则:
(1)早期血透.
(2)迅速纠正酸中毒.
(3)及时恢复血流,减少肌肉损伤,纠正低血容量,预防感染.
(4)控制感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碱化尿液,活血化瘀,保护肾脏,应用止血脱水剂.
(5)有局部性肌肉坏死的,切除坏死肌肉组织.
[编辑本段]
临床护理
1 少尿期护理
1.1 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24h的输液量一般以500ml为基础补液量,加前1日的出液量.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补液量是否正常.如病人无皮下水肿或脱水现象,体重不增加,血钠浓度正常,血压不高,胸部X线片血管影正常,说明补液正常.如果补液过多,容易引起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1.2 高血钾的护理 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加及酸中毒,细胞钾释放,而体内全部钾离子又由于少尿或无尿不能排出,使钾在体内蓄积引起高血钾,故应密切监测并记录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以判断治疗效果,为决定是否血透提供客观依据.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橘子,香蕉,红枣,蘑菇等.禁输库存血.
1.3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一般都表现为焦虑及恐惧,我们在对患者及家属给予理解及关心体贴的情况下,适时介绍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方法及预后.使其消除紧张及恐惧,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
1.4 保证患者休息 对伴有肢体抽搐及高血压的患者,床头应备有压舌板及开口器,按医嘱给镇静降压药,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抽搐情况,保持患者安静.各项护理操作有计划地集中进行,避免不良刺激.
1.5 饮食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早期(少尿期),营养很重要,应摄入足够的热量,给高糖,高脂肪,高维生素,低蛋白,低盐饮食,选用瘦肉,鸡蛋,牛奶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蛋白质限制在0.3~0.5g/(kg?d).
1.6 预防感染 少尿期水肿明显,又限制蛋白质饮食及进行血透等,机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病室清洁.桌面,地面每日用50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2次,病室每日通风2次.透析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尿管患者注意做好消毒处理,减少探视,以防继发感染.
2 多尿期的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恢复的一个标志,多尿期每日尿量可成倍增加,第3日可达1000ml,但多尿期肾功能并不立即恢复,存在高分解代谢的患者,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仍可上升,当GFR明显增加时,血氮质才逐渐下降.此期仍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故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象,肾功能的变化,注意有无血液,尿路,肺部,胆道系统的感染征象.
2.2 准确记录24h尿量 多尿期因大量水分及电解质随尿排出,可出现脱水及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如不及时补充纠正,可死于脱水,电解质紊乱.故应准确记录24h尿量,若每日尿量>2500ml,按医嘱及时静脉补液,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及其他电解质.
3. 恢复期护理 让患者充分休息,以利肾小球,肾小管的恢复.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适当补充蛋白质,高糖,高维生素的食物,定期复查尿液及肾功能,治疗原发病,禁用肾毒性药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