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5岁
主要症状:高热惊蹶后做的脑ct
发病时间:2009年9月24
化验检查结果:ct诊断为右脑侧顶叶片状低密度影 脑电图正常
1.患儿2.5岁,高热惊蹶,起病急,病程短.辅助检查:头t诊断为右脑侧顶叶片状低密度影 脑电图正常,考虑:1)血管痉挛性脑梗塞?2)缺氧缺血灶?
二,诊断及鉴别:
1.缺氧性脑病:患儿以抽搐为主要表现,查体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发病前有捂闷史,头颅CT提示部分低密度灶,符合缺氧缺血性病灶的特点,鼓诊断成立.
2.继发性癫痫:患儿存在脑缺氧,既而数天后出现抽搐表现,头颅CT有异常病灶,故需考虑该病.行脑电图以明确.
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颅内出血: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小儿抽搐,需注意该病.可行血常规,血培养,腰穿协诊.
(3)电解质紊乱
(4)脑梗塞:头颅CT呈低密度灶,不除外当时脑缺氧状态下进一步出现脑血管痉挛,而至脑梗塞.
一,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动脉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局灶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其二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脱落,如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或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进入脑循环,导致某一脑血管阻塞而形成局灶性脑死塞称为脑栓塞.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7城市社区人群5年(1986年~1990年)脑卒中监测,共有首发脑卒中1090例,其中经CT检查分类诊断者502例,出血型占38.6%,缺血性梗死占60.4%,未分类占1%.
脑梗塞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