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气炎热和大运动量时的出汗多属生理现象.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盗汗,发生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出汗.另一种是自汗,发生在白天,不因劳动,穿衣厚或炎热而汗自出,或稍微运动则大汗淋漓.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体虚弱或患大病之后.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阳不固”所致.治疗应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也可选生脉散和玉屏风丸加减运用
你好,首先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咨询是否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是否有神经外伤,服药史及患病情况,还有多汗症 或者结核病引起的盗汗.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另外考虑肾阴虚或者身体虚弱引起的症状,另外缺钙也可以引起.可以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芪精颗粒改善看看,必要时化验检查确诊.
以上是对“女人出虚汗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
人们适当出点汗可以达到调节体温,排除代谢废物和体内垃圾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经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还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属于病态了.对于这种身体虚弱引起的多汗,可适当服些中药调理.以自汗(在清醒时出汗)为主,出汗部位以头部,躯干为主,并伴有精神疲惫,食欲下降,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周身无力,手脚冰冷等症者为气虚,治宜益气固表止汗,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炒防风,浮小麦,煅牡蛎各15~20克,水煎服.轻者可单服浮小麦炒熟,泡水代茶饮用.
以盗汗(睡着出汗,惊醒立止)为主,汗出部位常在胸背及手脚心,并伴有心烦易怒,睡眠不安,两颧红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午后低热等症者为阴虚,治宜清热养阴敛汗,选用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麦冬,知母各10~15克,水煎服.
还有一些老出虚汗的病人,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表现,这属于气阴两虚,治宜补气固表,养阴敛汗,选用太子参,生黄芪,白芍,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5~30克,水煎服.愿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注意饮食禁忌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虚汗”多见于虚症.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虚汗:顾名思义,这种多汗乃因体虚所致,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见于儿童,有些儿童入睡后出汗不止,间或身体冰凉,这便是医学上所说的“出虚汗”.有些儿童因为身体虚弱,感冒发烧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后,导致出虚汗.成人也会出虚汗,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在安静情况下,或无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虚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产后妇女体质特别虚弱,往往也会出虚汗.
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桃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
推荐食疗方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廋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噶桂圆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