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浅表性胃炎,胃胀,想发呕
发病时间:2009.09.20
化验检查结果:浅表性胃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了阿莫西林,感觉好了一点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粘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哌吡氮平等.胃酸增高可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粘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菌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饮食应节制,食物宜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于消化,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1,消除病因.彻底治疗急性胃炎;戒烟戒酒;避免有刺激性的食品和药物;治疗口腔慢性感染,饮食规律等.
2,多吃软食.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尽量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细嚼慢咽,让牙齿把食物完全磨碎使食物能与胃液充分混合.免用生冷,酸辣和硬质食品.少食多餐,粗粮细做
以上是对“浅表性胃炎难好吗?应该吃什么水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浅表性胃炎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1)病因治疗: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策.故应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量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灶.(2)饮食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饮食宜清淡,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3)药物治疗;(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浅表性胃炎保健小处方1,生活有规律,心情乐观,戒烟忌酒,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2,少食多餐,避免难消化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 3,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丁啉或胃复安,饭前半小时服用. 4,有胃部胀痛者,可用解疼剂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药.
【浅表性胃炎应禁服药物】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慎用或禁服下列药物:
(1)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水杨酸钠.
(2)苯胺类:扑热息痛,非那西丁.
(3)吡唑酮类:保泰松,氨基比林.
(4)其他抗炎有机酸:消炎痛,布洛芬.
(5)四环素,吗啡.
以上药物可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当有活动性胃炎存在时,易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而且还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加重胃粘膜损伤.
(6)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
【浅表性胃炎外治疗法】
(1)针灸疗法:临床上常选用内关,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等穴.痞满甚者,加刺膻中,章门;情志抑郁者,加刺期门,太冲;上腹痛甚者,加上脘,梁丘;食滞者加解溪;长期消化不良者,加刺下脘,胃俞,脾俞.亦可采用灸法,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使用艾条灸或隔姜灸,均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水针:穴选脾俞,胃俞,相应夹脊,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法:选用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阿托品0.5mg或普鲁卡因1.0%注射液,注射于上述穴位,每次1~3穴,每穴1~2ml.
(3)推拿疗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推拿治疗可有摩腹揉穴法,脏腑点穴法,指压配合呼吸法,推颤运点捏脊法等八种手法,尤以摩腹揉穴法为常用.其主要由摩腹,按揉足三里穴,按揉胃俞穴,膏擦足太阳膀胱经四个环节组成,以患者中脘穴为中心,作环形按摩10~15分钟;然后医者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得气后继续按揉100次左右;此后再按揉胃俞穴,得气后再按揉100次左右;最后暴露背部,医者在两手小鱼际涂抹少许水杨酸甲酯凡士林油膏,紧贴患者背部自肩胛骨内侧缘至髂嵴,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直线来回摩擦1~2分钟,局部有明显的红热反应.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隔1~2周后可重复.
(4)其他疗法
①吴茱萸1份,食盐2份.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加入食盐拌匀,在锅内炒热,布包熨于脐部,持续40分钟,每天热熨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浅表性胃炎.
②生姜,乌梅各适量.用法:用开水浸软后擦舌,每日5~6次.主治:胃失和降型浅表性胃炎.
③金沸草,代赭石各等份.用法:共研为细末,以醋调后,涂于胃脘部.主治:胃失和降型浅表性胃炎.
④灶心土,葱白,吴茱萸,薄荷各等量.用法:上药共为粗末,用醋炒热,布包熨于胃脘部.主治: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
⑤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用法:制成膏剂,每次1贴,微火化开,贴于胃脘部.主治: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
⑥黄芩,黄连,栀子,白芍,甘草各适量.用法:共为细末,以凉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一次.主治:热邪阻胃型浅表性胃炎.
⑦艾叶适量,黄酒2份,陈醋1份.用法:将艾叶揉烂,加入黄酒,陈醋拌匀,在锅内炒热,分成2份,用布包裹,趁热敷于胃脘部,冷则更换,每次40分钟,每日1至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浅表性胃炎.
⑧三棱15g,莪术15g,肉桂10g,陈艾45g,木香10g,草果10g,公丁香10g,水仙子15g,红花15g,高良姜12g,砂仁6g.用法:共为细末,布3尺折成双层,内铺棉花,将药末铺在棉花中间,用线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药末每隔一月换一次.主治:浅表性胃炎.
⑨菜油或行气止痛药液.用法:使用铜钱蘸油,自上而下反复捋刮足三里,上巨虚至下巨虚.主治: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药膳疗法】
药膳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天然药物与日常食物,尤其是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按一定配伍规则合理配制,烹制成既美味可口,又有一定疗效和养生作用的特殊膳食.其药性,食性兼而取之,二者相辅相成地发挥着药物和食物综合作用.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上多有食欲不振,纳少等消化不良症状,且本病反复发作,长期服药又极易败伤胃气,因而施用药膳治疗本病尤为适宜,不仅可以祛病疗疾,而且可收“淡食以养胃”之功,一举两得.慢性浅表性胃炎常用药膳疗法有如下几种:
(1)白术猪肚粥(《圣济总录》):白术30g,猪肚1只,粳米60g,生姜少许.
煎服法: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1000ml,煎煮取汁约600ml,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适应症: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豆蔻馒头(《大众药膳》):白豆蔻15g,面粉1000g,酵母50g.
烹制: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
适应症: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曲末粥(《多能鄙事》):神曲10~15g,粳米30~60g.
煎服法: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适应症:脾胃虚弱的,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腐吞酸,脘闷腹胀等症.
(4)陈皮鸡(《民间验方》):陈皮20g,香附15g,鸡肉60g,葱白10茎,生姜6g,调味品适量.
烹制:①择嫩公鸡肉洗净,切小块备用.②将陈皮洗净,醋炒香附,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 0ml,将生姜切如米粒状,葱白切碎.③将鸡肉先用热油锅炒.兑入药汁,加适量清水;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焖至药汁干涸;放姜粒,葱白,料酒,味精,酱油,炒拌而成.以佛手酒50ml送服,日一次,连吃3~5日.
适应症: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肠胃气滞证,症见脘胁胀痛,食少不化,嗳气,恶心,舌苔白腻.
(5)甘松粥(《饮食辨录》):甘松5g,粳米50g.
煎服法:先煎甘松取汁,另将粳米煮成稀粥后,入甘松汁,稍煮一,二沸即可.分早晚二次空腹服.
适应症: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呃逆,呕吐诸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保健】
1,生活有规律,心情乐观,戒烟忌酒,切勿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2,少食多餐,避免难消化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辛辣之物.
3,有胃闷胀,泛酸,嗳气者,宜用吗丁啉或胃复安,饭前半小时服用.
4,有胃部胀痛者,可用解疼剂或其他有止痛作用的胃药.
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极少数人恶变胃癌,因此每年须进行一次胃镜复查.
你好,1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量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灶.饮食宜清淡,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酸,过辣,生冷及粗糙食物.可以通过联合用药加强清除HP的效果.2 胃壁细胞受体拮抗剂:组织胺H2受体,胃泌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均能减少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胃炎,尤其对于高胃酸者尤为适宜.临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丙谷胺,阿托品,普鲁本辛等也可用于本病.哌吡氮平能选择性抑制胃酸分泌而对心率,瞳孔,前列腺素及胃肠蠕动均无明显影响.用法:50mg,日2次.洛赛克为H +-K+-ATP酶阻滞剂,亦可抑制胃酸分泌.
3 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的药物:幽门功能紊乱,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致胃炎,故可用胃复安,止呕灵,吗丁啉,西沙比利及消胆胺等治疗,此类药物均有促进胃排空,防止反流的作用.具体用法:胃复安10mg,日3次;止呕灵50~100mg,日3次;吗丁啉10~20mg,日3~4次;西沙比利5~10mg,日2至3次;消胆胺3~4g,每日4次.4 抗胃蛋白酶药物:硫化多糖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使之灭活,避免胃粘膜受损,常用者有硫糖铝,硫酸软骨素等.
久治不愈是因为同时伴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它胃病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不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以要避免生气,急躁.不要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过量的辣椒调味品等刺激胃的食物.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