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鼻咽部一直有痰
发病时间:半年之久
之前去医院做过喉镜,显示说正常,接着做了颈部B超,显示颈部有淋巴结.然后医生开了点消炎药在家吃了几天,又吊了三天盐水,鼻咽部的痰液少多了.可颈部淋巴结一直没退.今天下午我确实不放心,就跑到医院做了个CT,检查部位是鼻咽部.扫描方式是平扫,
片示:平扫显示鼻咽顶后壁无增厚,表面光滑,两侧壁软组织对称,咽隐窝及咽鼓管开口无变窄,咽旁间隙清晰.两侧上颌窦粘膜增厚.
检查意见:鼻咽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两侧上颌窦炎症.
现在我想请问医生,这个病严重吗?我的主治医生说不要紧,说些消炎药就行,也不用再吊盐水了.可是为什么我的淋巴结还是不退呢?而且老是感觉有点轻微的酸涨痛.请问我还应该怎么调理呢?谢谢回复!静候佳音!!!
还需要什么治疗吗?如果不治疗的话会变成坏病吗?
左侧颈部的淋巴结还没退掉,今天发现我的右侧颈部也生淋巴结了,感觉整个脖子都酸麻.而且感觉嘴巴两旁边的腮腺吧也酸涨,人也感觉很疲乏,双耳好像里面也有点堵塞了,反正说不出来的感觉,真的不知道自已到底应该怎么办了!!!!望神医指点!!!!
你好,鼻窦炎首先通过鼻窦内窥镜手术清除鼻腔及鼻窦病灶,然后自我护理,经常用淡盐水清除鼻腔,使鼻腔粘膜恢复正常,定期复查,你的鼻窦炎一定会治好,贵在坚持.
上颌窦炎属于鼻窦炎,急性发作期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可以局部滴呋麻滴鼻液。平时饮食上要多吃些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有可能是慢性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不会完全消失的,不放心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清淡饮食,预防感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以上是对“两侧上颌窦炎症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首先颈部正常情况下是存在淋巴结的,不可能完全用药物将其消退,所以对于颈部淋巴结你不用担心.淋巴结肿大较常见.一般可按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来鉴别其性质和原因,探查可能的原发病灶.常见原因有:(1)炎症.急性者有红,痛,热的特点,起病快,局部有压痛,经抗炎后肿块消退.慢性者病程长,活动,无压痛.(2)结核.可原发性或继发于腹腔的结核病灶,病程长,肿大淋巴结呈串状,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可互相粘连成团,若干酪样坏死,,溃破则形成瘘管.(3)转移性恶性肿瘤.为淋巴结肿大原因之一,其原发灶多位于头颈部,肿块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常为一侧性,也可双侧受累.还有恶性淋巴瘤和艾滋病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我觉得你的主治医生的处置完全正确,建议口服些消炎药,不必再掉药水了.另外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
诊断方法1.询问病史 注意既往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的情况和治疗经过,询问有无鼻变态反应史.
2.鼻镜检查 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 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 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 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 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7.上颌窦内窥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治疗措施】
一.上颌窦穿刺冲洗术(Antro-puncture and irrigation) 上颌窦穿刺冲洗,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早在1887年由Mikulicz创用.
1.适应症 ①有脓鼻涕史,X线鼻窦摄片显示上颌窦区混浊者.②对亚急性和慢性上颌窦炎,可冲洗排出蓄脓,促进粘膜纤毛恢复功能,并通过穿刺针向窦腔内注入药物,③通过穿刺造孔,插入各种视角的上颌窦内窥镜,可进行活检,摄象和录象等.
2.禁忌症 ①7岁以下儿童忌用,因窦腔未发育成熟,小儿不合作.②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应为禁忌.
3.操作方法
(1)经自然孔冲洗法 粘膜表面麻醉,用弯尖的上颌窦冲洗管插入中鼻道,约达前后深度之一半,将尖端转向外下方,再缓慢前拉,经过钩窦前进入自然开孔.该孔直径为5~7cm,长8~10mm,插入后用盐水冲洗.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和筛泡,钩突肥大者,难以用该法冲洗.
2)经中鼻道上颌窦内壁膜部穿刺冲洗 依前法将上颌窦冲洗管尖端朝向下鼻甲上缘的外侧壁,触之有柔软感,然后刺入窦腔内进行冲洗.此法优点是不损伤鼻泪管,不损伤腭大动脉分支,因而不会引起出血.该处造孔不易封闭.
(3)经下鼻道穿刺冲洗 行下鼻道前方粘膜麻醉,亦可用1%普鲁卡因粘膜下浸润麻醉.患者最好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持穿刺针,置针于下鼻道近下鼻甲附着处,距下鼻甲前端后方约1cm,以45°角朝眼外眦方向穿刺,当穿入窦腔时有突然无阻力感觉,如未穿透骨壁,可将穿刺点后移,可将穿刺点后移,或作旋转钻进.穿入窦腔后,抽出针芯,令患者低头,双手捧托弯盘,肘部抬高以防冲洗液流入袖内.接上针筒,试抽,如能抽出空气或脓液,表示已刺入窦腔内,可注盐水冲洗.此时患者需张口呼吸.此时患者需张口呼吸,至洗出液澄清为止.然后根据病情,排除余液,注入适当抗生素液或甲硝唑液.冲洗完毕拔出穿刺针,用1%麻黄素棉片填塞于下鼻道内止血,10分钟后取出.此法优点是成功率高,能确保针尖在上颌窦腔内.缺点是不能完全无痛,有损伤鼻泪管引起并发症之可能,对儿童不适用.
(4)经尖牙窝穿刺法 患者仰卧,消毒唇龈沟上方,注入含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5ml,深达骨膜.然后将上颌窦穿刺针在眶下缘1cm处刺入上颌窦内.穿刺成功后令患者坐起,进行冲洗.此法的优点是患者容易接受,适用于儿童患者,患者不会因精神紧张而发生昏厥.缺点是上颌窦前壁骨质较下鼻道侧壁厚,穿刺需用较大力量,有时需用骨凿.
(5)塑料管窦内留置冲洗 用较粗穿刺针穿透窦腔,用合适的细聚乙烯管或硅胶管长10~15cm,经针孔插入窦腔内,将其外端用胶布固定在上唇或鼻翼上.优点是免去多次穿刺的痛苦,可每日多次冲洗,缩短治疗时间,并可根据需要随时采取窦内分泌物行细胞学,细菌学研究.
4.冲洗用药液 为提高疗效,根据情况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下列各类药物:
(1)血管收缩剂 可使粘膜血管收缩消肿,有利于通气引流,其中以0.5%阿拉明(间羟胺)效果最好,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轻,而且对粘膜纤毛无抑制作用.
(2)抗生素 各种抗生素皆可使用.因病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药性,使用前需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若无条件做药敏试验,可以加入高效广谱抗生素.因慢性上颌窦炎,特别是牙源性者,多为厌氧菌感染,冲洗液中必须加甲硝唑和氯霉素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3)肾上腺皮质激素 选用水溶液为宜,如醋酸氢化可的松,不宜用酒精溶液,以免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此类药物可使粘膜消肿,并协助抗生素发挥消炎作用.
(4)酶类药物 能使窦内粘稠脓质液化,有利于排出窦外.经验证明,抗生素与酶类药物合用并无禁忌.常用酶类药有链球菌液酶500~5000U/ml,链球菌导酶1000U/ml,去氧核糖核酸酶50000~100000U/ml.
5.上颌窦穿刺术失误 据国内资料,321例穿刺术失误率为4.1%.①穿刺到上颌窦以外,如眶内,颊部软组织,翼腭窝内,下鼻道粘膜下.②刺入上颌窦内侧壁或外侧壁的粘膜下.均因技术不熟练或用力太大所致.穿刺后需用空针抽吸,如抽不出空气,应考虑刺失误,不可勉强注水冲洗,以免引起并发症.
您好!上颌窦炎是鼻窦炎中的一种.上颌窦,筛窦,蝶窦和额窦的粘膜发炎引起的统称为鼻窦炎.你目前检查表示没有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慢性上颌窦炎是一常见病.可以单发,但常鉴于多窦炎受累.引起的原因有1;全身抵抗力减弱贫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愈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有不少上颌窦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开始即为慢性.2;都口引流阻塞:生活都自然开口位置在中鼻道内变异很多,容易阻塞,如钩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中隔高位弯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碍上颌窦开口,影响其通气,引流和
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可导致慢性发炎.3;筛窦慢性感染;前组筛窦的下部气房延伸到上颌窦的内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颌窦.另外,筛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中鼻道流入上颌窦内,也是常见原因之一.4;鼻变态反应;因上颌窦粘膜水肿,纤毛消除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窦道口通气引流不畅,而发生慢性炎症,即过敏与炎症混合存在.5;齿源性感染.经过你上述的检查以后,还有上颌窦造影,粘膜清除功能试验,上颌窦口阻力,上颌窦内窥镜检查等.治疗上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上颌窦穿刺冲洗术;上颌窦造瘘术;经唇龈沟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上颌窦根治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