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甲状腺桥本病的治疗及预防办法
经常感到颈部有胀痛及不适感,曾经得过甲亢现在已经治愈
曾经化验Antitgab83.9uml,Tpoab1374.6uml
你好, 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早期患者甲状腺功能可以在正常范围,但也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即桥本氏甲亢.随着病情的发展,甲状腺遭到破坏,储备功能逐渐降低,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则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即桥本氏甲减, 现代医学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手段目前尚有限,对降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过氧化物梅抗体疗效不理想;而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时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从患者的局部病变与全身症状着手,整体调节.除药物治疗外,中医同时强调精神调摄,生活,工作合理安排,而且饮食合理亦十分重要.若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表现时,宜吃得清淡,吃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肉,鸭肉,甲鱼,淡水鱼,香菇,银耳,百合,桑椹等食物.忌食碘,辣椒,羊肉,浓茶,咖啡等湿热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若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表现时,除忌碘外,宜吃含维生素高的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宜吃虾,海参,胡桃肉,枸杞子,山药,芡实等食物.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进一步就会出现甲减,但是目前没有特效治疗.
早期病人如甲状腺肿大不显著或症状不明显者,不一定予以治疗,可随访观察.但若已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即使仅有血清TSH增高(提示甲状腺功能已有一定不足)而症状不明显者,均应予以甲状腺制剂治疗.一般采用干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L-T4),剂量视病情反应而定.宜从小剂量开始,干甲状腺片20mg/d,或L-T425~50μg/d,以后逐渐增加.维持剂量为干甲状腺片60~180mg/d,或L-T4100~150μg/d,分次口服.部分病人用药后甲状腺可明显缩小.疗程视病情而定,有时需终身服用
如果出现了压迫气道的症状,请及时去手术.
所以建议中医中药治疗.治疗法则和方药是:采用中医“八法”之一的“和法”,其所制之方多系调和阴阳,调和寒热,调和肝脾,补泻兼施等,处处贯穿和法之义,“和”既是治法,同时也是目的.和法在中医学的认识论上,主要有正常,和谐等意义,指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及《灵枢·脉度》中“肺和”,“心和”,“肝和”,“脾和”,“肾和”等均指此意.和法在中医方法论上,有相应,配合,互补互济,对立统一等方面的意义,如当代名医蒲辅周说:“和解之法,具有缓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复.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气血,皆谓和解”.说明和解之法是调和之法,是指一切能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里,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阴平阳秘这一目的的治法.
你好!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慢性淋巴性的甲状腺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多见于30~ 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为局限性,部分以颜面,四肢肿胀感起病.本病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桥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状及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甲亢与桥本病可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相互并存,相互转化.
(二)假性甲亢:少数可有甲亢的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TGAb,TMAb阳性.
(三)突眼型:眼球突出,甲功可正常,亢进或减退.
(四)类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发病较急,甲状腺肿痛,伴发热,血沉加快,但摄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状腺抗体滴度阳性.
(五)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状腺肿约40%,甲状腺功能正常,抗体滴度较低.
(六)纤维化型:病程较长,可出现甲状腺广泛或部分纤维化,甲状腺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
(七)伴甲状腺腺瘤或癌:常为孤立性结节,TGAb,TMAb滴度较高,(八)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一般每日可给甲状腺片80~160mg或L-T4 100~300μg作用更稳定可靠.年龄大,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病者,应从少量(甲状腺片10~20mg,L-T4 12.5~25μg)开始治疗.
本病病程较长,自数月至数年,轻症或早期病例经治疗后,甲状腺可明显缩小或恢复正常大小,症状缓解,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故预后良好.
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久或甲状腺病变严重,甲状腺组织被广泛纤维组织所替代而导致甲减状态,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片治疗.本病癌变的发生率为0.5%-22.5%,多数报道为5%-17.7%,因此,必须提高警惕.
可用甲状腺制剂做替代疗法,甲腺素片,每日120~180毫克,如发病比较急剧,患者局部有明显压痛者,可改服免疫抑制剂,如强地松,每天15~30毫克.至病变晚期,如甲状腺肿大较明确,甲状腺替代疗法不能使其恢复正常,且已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者,可以做甲状腺峡部切除,以解除压迫现象.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亏虚,饮食不得正化,停聚而成痰.气,瘀壅结于颈前而成瘿.因痰瘀结聚日久而成,故瘿肿坚硬.痰气互结,久则化火,痰火扰心则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火邪内盛,迫液外出则见身热,汗出等.病延日久损伤脾肾之阳,则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性欲减退,形体虚胖等,或瘿肿日久坚硬如石,阻塞气道,声门,则见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
温馨提示:
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