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五官科耳鼻喉科 → 身体为何有时会发热?

身体为何有时会发热?

女 | 28岁 2009-10-09 18:32:23 4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有时会全身发热,但不是发烧!
发病时间:近一年
化验检查结果:支原体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还是吃了两三个星期的药.后来就没理了!

医生回复区

张树昆
张树昆 曲靖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擅长: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 帮助网友:47380称赞:3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7-11-29 11:47:49

      你好!根据您的情况主要考虑是病毒感染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反复发烧症状,建议您平时多喝点热水,多休息,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最好是检查一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确定病因,对症治疗。
      

全科李主任
全科李主任 医师 擅长: 擅长皮肤疾病,五官科及其它疑难杂症 帮助网友:30356称赞:559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09 20:19:45 我要投诉

      这位朋友你好,像这样的情况,推荐中医治疗.辩证论治.有很好的疗效.少做过量的运动,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youyouzijing
youyouzijing 其他 帮助网友:168称赞:8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09 20:56:33 我要投诉
      您好:发烧实际上是身体与感染斗争的表现.人体的体温有一个的相当大的波动范围.其自然温度控制系统由大脑底部名为下丘脑的微小组织来控制,一般将体温保持在平均 37摄氏度(口腔测量).但每个人的体温都可能和这个温度有一两度上下的偏差,这是正常的.此外,一天当中人的体温也可能会有一度或一度以上的变化,通常清晨最低,晚上最高.
      

发烧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它本身不是病,而仅仅是某些病症的症状之一.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时,体内的白细胞会投入战斗,释放出一种名为致热原的物质.致热原到达大脑时会给下丘脑发送信号,让它调高体温定位点;如果新的定位点超过37.8摄氏度,您就发烧了.

给您的小建议:

一,不要强迫自己裹得厚厚的.颤抖是身体制造热量提高体温的方式,因此如果牙齿打颤或有寒战,就尽可能多盖一些,使自己更为舒适.然而,如果已经发烧并开始感觉燥热,此时把自己埋在一堆毯子下就只会阻碍散热,可能使自己感觉更不舒服.您不可能通过出汗摆脱发烧,也不能通过使自己的体温更高来退烧.因此,如果感觉自己热得快要烧起来了,就拿掉那些毯子或使用一条薄被.

二,脱衣服.尽可能暴露身体,让汗腺可以更好地排出水分,这可以增加身体舒适度.脱去内衣——对于婴儿,应拿掉尿布;对于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应脱掉内衣裤和薄汗衫.

三,用水湿身.用海绵沾上温水擦身,或坐在一盆微凉的水中(当然不是会引发休克的冰水)半小时,后者尤佳.如果把发烧的孩子放入装有水的浴盆或水池中,一定要扶住孩子.不要用酒精擦拭身体,因为它会被吸收进皮肤,引发酒精中毒.

四,补水.发烧可能会导致水分流失和电解质不平衡,尤其是伴有呕吐或腹泻时,因此大量饮水很重要.最好是凉水,但如果想要味道好点,无糖果汁也行.让孩子喝大量的水有时比较困难,可以尝试以水为主要原料的冰棒或其他加味冰品.

另外,发烧后的饮食随着烧退以及感觉开始好转,您的胃口会增大.您甚至会时而感觉饥肠辘辘.那是因为发烧时耗尽了身体储存的蛋白质和许多维生素及矿物质,现在您的身体需要补充这些物质.在恢复期饮食中,蛋白质和热量是最重要的元素.但不要用空热量食物填饱自己,营养仍然很重要.需要快速补充维生素B和C等水溶性维生素.此外,还需补铁,不过这得慢慢来,以防富含铁的食物使残留的感染微生物活跃起来. 要恢复体内的营养储备,应尝试摄取多种食物,包括水果与蔬菜,全谷食物,低脂乳制品和少量低脂肉类,鱼类和家禽.食物的种类越丰富,就越有可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尽管食欲突然大增,您还是要记住一点:如果您已经好几天没有怎么进食,消化系统可能也需要重新适应.慢慢吃,以便您的胃能及时对饱涨做出反应,以免吃过了头.


      
      以上是对“身体为何有时会发热?”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朱琪医生
朱琪医生 其他 帮助网友:936称赞:1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09 21:30:12 我要投诉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证名.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编辑本段]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FUO有准确的定义,其包含3个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2009-10-09 21:30:29 我要投诉

      [编辑本段]发热的诊断
      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为多见.热程长无中毒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1.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脑膜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询问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地区,季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游史与同样病者密切接触史,手术史,输血及血制品史外伤史,牛羊接触史等,在诊断上均有重要意义有时一点的发现即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分析热型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二)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3.区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2009-10-09 21:30:49 我要投诉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大多用于诊断性治疗药物有抗生素,抗原虫药抗风湿药等,这些药物均有副作用(如药热,皮疹肝功能损害,造血器官损害等),如应用不当反而延误病情.须注意此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就诊断而言特效治疗的结果,一般否定意义较确诊意义大.如疑为疟疾者用氯隆正规治疗无效,认为疟疾的可能性很小.
      发热鉴别诊断:
      1.急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本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多种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较轻而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症状较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及对抗生素的治疗反应等近年由于诊断技术的进展,可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方法可确定病原.常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结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等.须与呼吸道细菌性感染鉴别.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该病于2002年11月首发在我国广东省,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具有明显传染性的肺炎,重症患者易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并有肺部X线CT等异常影像改变,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可以做出SARS临床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冠状病毒RNA(SARS COV RNA)检测阳性,或血清 SARS COV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则可确定诊断.SARS COV分离是确立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分离只允许在防护严密的p3实验室进行,且体外细胞培养分离方法复杂且烦琐,不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诊断的手段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重症SARS:①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48h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②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40 kPa(300mm-Hg)③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主要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除新疆,西藏,青海台湾省及自治区外,其他省市均有报告.高度散发有明显季节性.多数地区(野鼠型)在10-12月为大流行高峰,部分地区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发病≥高峰在3-5月.有直接或间接与鼠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②临床特点,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症及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X③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有类白血病反应,病后五1~2d出现异形淋巴细胞(≥7%),血小板减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剧增加,若有膜状物可明确诊断;④HFRS抗体IgM1:20阳性,用于早期诊断病后1-2d出现,4-5d阳性率达89%~98%.双份血清HFRS抗体IgG恢复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也可确诊.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发,见于青少年特点是发热,咽峡炎,颈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单核细胞增高并伴有异形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1:64阳性,抗EBV IgM阳性,可明确诊断
      5流行性乙型脑炎 有严格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较前增高可能与儿童普遍接受预防接种有关.特点为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异常等.结合流行季节,一般诊断较易不典型者依靠脑脊液检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抗体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进行诊断
      
      

2009-10-09 21:31:20 我要投诉

      1结核病 以发热起病者有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浸润型肺结核等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如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甚至减少者应考虑到结核病.原发病变大多在肺部,及时做X线检查以助诊断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结核)多见青少年儿童,尤其未接种过卡介苗者发生机会更多.近年也见到老年患者及患过原发感染后的成人特点是起病急,高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数周数月伴有畏寒,盗汗,咳嗽少量痰或痰中带血,气短,呼吸困难发绀等.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患者多表现衰弱有些病例有皮疹(结核疹),胸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可有肝脾轻度肿大此病早期(2周内)难诊断的原因是肺部X线检查常无异常,结核菌素试验也可阴性(约50%),尤其老年及体质差者多为阴性痰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结核抗体测定有助诊断.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膜上栗粒结节或结节性脉络膜炎有利于早期诊断.
      2伤寒副伤寒 以夏秋季多见,遇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应注意伤寒的可能近年伤寒不断发生变化,由轻症化,非典型化转变为病情重热程长,并发症多,耐氯霉素等在鉴别诊断中须注意.多次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是聆诊的依据.肥达反应可供参考
      3细菌性心内膜炎 凡败血症(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患者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心脏器质性杂音或原有杂音改变,或不断出现瘀斑或栓塞现象,应考虑到本病可能大多数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少数偏前有拔牙扁桃体摘除,严重齿龈感染,泌尿道手术史出现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有皮肤及黏膜瘀点,心脏杂音改变脾肿大,贫血,显微镜血尿等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所在的部位.
      4肝腺肿 ①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由胆道感染引起,多见于左右两叶,以左叶较多见感染来自门静脉系统者,右叶多见.特点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典型者诊断较易.遇有长期发热而局部体征不明显时诊断较难近年肝脏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达96%.②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肝区疼痛肝肿大压痛,消瘦和贫血等.以单发肝右叶多见.肝穿刺抽出巧克力色脓液;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免疫血清学检查阳性,抗阿米巴治疗有效可确诊.
      (二)感染性疾病
      1原发性肝癌 国内原发性肝癌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临床特点是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则多属晚期.近年由于诊断方法的进展,可早期诊断小肝癌(>5cm)主要表现为肝区痛,乏力,腹胀纳差,消瘦,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表面不平)黄疸,消化道出血等.一般诊断较易当以发热为主诉者诊断较难,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或弛张热,或不规则低热少数可有高热(如炎症型或弥漫性肝癌)易误为肝脏肿或感染性疾病.及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其灵敏性特异性均有利于早期诊断.凡ALT正常,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如AFP阳性持续3周,或AFP>200ng/ml持续2月即可确诊.若AFP>升高而周ALT下降动态曲线分离者肝癌可能性大.此外,r-谷氨酸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KP)增高也有辅助诊断价值B超,CT,放射性核素显像均有助于定位诊断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可发现1cm的癌灶,是目前较好的小肝癌定位的方法.
      2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物无症状或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盗汗,消瘦皮疹或皮肤症痒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按炎症或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者;不明原因的发热,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肝穿 ,B超,CT等检查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转移癌,风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3恶性组织细胞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发热是常见的症状.有的病例似败血症伤寒.结核病,胆道感染等但经过临床系统检查治疗均无效,至晚期才确诊.与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要点是:①临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②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显著;③肝脾肿大与淋巴结肿大的程度显著;④随病程进展进行性恶病质;⑤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有长期发热原因不明,伴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而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不支持急性感染且有造血功能障碍者,须想到本病的可能.如骨髓涂片或其他组织活检材料中找到典型的恶性组织细胞和大量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并排除其他疾病,则诊断基本可以成立.因此骨髓涂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由于骨髓损害可能为非弥漫性,或因取材较少,故阴性时不能除外必要时多次多部位检查.浅表淋巴结因病变不明显,故阴性也不能除外
      本病须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如伤寒,粟粒型结核,病毒性肝炎风湿病,SL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其骨髓中可出现较多组织细胞,甚至血细胞被吞噬现象.应注意:①有原发病;②所见组织细胞形态较正常无多核巨型组织细胞;③随原发病治愈,组织细胞反应也随之消失.
      4急性白血病 可有发热,经血涂片,骨髓检查可以确诊不典型白血病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易误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有异常改变可以诊断.故临床遇有发热,贫血乏力,齿龈肿痛,出血粒细胞减少者,及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
      5血管一结缔组织病书
      (1)SLE:长期发热伴有两个以上器官损害血象白细胞减少者应考虑到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特点是首先以不规则发热伴关节痛,多形性皮疹(典型者为对称性面颊鼻梁部蝶形红斑,60%-80%)多见伴日光过敏,雷诺现象,浆膜炎等血沉增快,丙种球蛋白升高,尿蛋白阳性血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Smith抗原)抗体阳性.应注意SLE在病程中可始终无典型皮疹,仅以高热表现的特点
      (2)结节性多动脉炎:表现为长期发热伴肌痛,关节痛,皮下结节(下肢多沿血管走向分布,或成条索状),肾损害血压高,胃肠症状等.诊断主要依据皮下结节与肌肉(三角肌或胖肠肌)活检
      (3)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病例较易诊断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可有畏寒,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不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虹膜睫状体炎,心肌炎,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但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与狼疮细胞均阴性.
      (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见于女性特点是具有红斑狼疮,硬度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肾脏受累较少,以发热症状明显.高滴度核糖核酸蛋白(RN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2009-10-09 21:32:01 我要投诉

      1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发病地区,职业与病畜(羊,牛,猪)接触史饮用未消毒牛,羊奶,进食未煮熟的畜肉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神经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血,骨髓培养阳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见以上免疫吸附试验1:320以上,可助诊断.
      2疟疾 以间日疟,三日疟较常见.遇阵一发性寒战高热,大汗,间日或间2日周期发作者及时查血涂片找疟原虫,可确诊.
      3淋巴瘤 病变在内脏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PeI-Ebstein热型)见于霍奇金病.有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而以深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的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及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或骨髓活检均有助诊断.
      4回归热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起病急,寒战高热持续2-9d后体温骤降,大汗,无热期持续7-9d又突然高热,症状再出现,反复2-3次全身酸痛,肝脾肿大,重者有出血倾向黄疸,结合发病季节,有体虱存在或有野外生活蝉叮咬史须考虑到本病.根据血,骨髓涂片找到回归热螺旋体即可确诊
      5.超高热病因与鉴别诊断
      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可发生超高热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脑组织损伤严重,引起脑细胞变性广泛出血深度昏迷,于数小时内死亡,需要积极抢救
      1中暑或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病毒性脑炎,脑出血及下丘脑前部严重脑外伤等.
      3细菌污染血的输血反应.
      [编辑本段]如何退烧
      详见退烧.
      
      

快速问医生下载
婴儿发烧抽搐如何治疗 脑梗塞发烧肺炎多久能好 中风以后发烧的原因 大人发烧38度头晕无力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复方氨酚烷胺片

复方氨酚烷胺片

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说明书]

穿心莲软胶囊

穿心莲软胶囊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