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主要症状:是不是也就不会引起眼部疾病或其他疾病呢?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
你好,牛带绦虫引起的病变不只是由囊尾蚴引起的,成虫也可以致病,但是成虫引起的病变较囊尾蚴要轻,常是在粪便中发现节片,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而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肠道常可导致囊尾蚴病,故即便是现在还内出现眼部疾病也不能轻视了驱虫治疗!
人不是牛带绦虫的适宜中间宿主,牛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牛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的上段,以头节固有着于肠壁,孕节多单节脱离链体,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自链体脱落的孕节仍具有显著的活动力,有的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孕节和虫卵污染草地和水源,如被牛食入,卵中的六钩蚴即在小肠孵出,钻入肠壁,并随血循环到周身各处,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当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牛肉,经消化液的作用,囊尾蚴中的头节即在小肠中翻出,附着于肠壁,经8~10周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
人对牛带绦虫的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所以人体几乎没有牛囊尾蚴的感染,人感染牛带绦虫一般多为一条.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有时脱落的孕节回盲瓣的阻挡时,可引起回盲部剧痛.偶尔节片还可引起阑尾炎等并发症.
牛带绦虫病重要的并发症有肠梗阻与急性阑尾炎多因链体或节片阻塞所致.眼囊尾蚴病 常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多位单眼感染.囊尾蚴在眼内存活时病人尚可耐受,虫体死亡后产生强烈的刺激,可引起色素眼膜,视网膜脉络膜炎.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不能成为其中间宿主牛带绦虫卵如被人吞食后一般认为不能发育与产生牛囊尾蚴病(牛囊虫病)故与猪带绦虫既以人为终宿主(猪肉绦虫病)也可以成为其中间宿主(猪囊虫病)有所不同.
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内可自空肠下至回肠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很少产生病理变化但当寄生虫数较多时绦虫头节吸盘可压迫并损伤肠黏膜局部有轻度亚急性炎症反应当脱落的节片沿着肠壁活动遇回盲瓣阻挡时活动增强引起痉挛而产生腹痛等症状也可因虫体结团造成部分性肠梗阻.
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
牛带绦虫无消化器官但其体节皮层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具有吸收宿主营养成分的功能当虫体大量吸取宿主肠道内营养成分可造成患者饥饿感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由于虫体代谢物作用患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荨麻疹瘙痒和哮喘等变态反应表现
以上是对“牛带绦虫病没引起囊尾蚴病的话”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又
牛带绦虫头节
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 个月.症状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成为患者就诊时主诉.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此症状.
名牛肉绦虫,肥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46%),呕吐(腹泻等.食欲减退或亢进都较常见.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症状以及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也在少数病人中出现.
牛带绦虫病-病理生理 胖带绦虫,无钩绦虫.成虫乳白色,牛带绦虫病-治疗方案
牛带绦虫成节
治疗牛带绦虫病的药物较多,而且疗效显著,经驱虫治疗后大多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下列药物可供选择.
1.吡喹酮 对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均有良好杀虫作用,为首选药物.其杀虫机制主要是损伤破坏虫体皮层表面细胞,使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引起虫体肌肉麻痹与痉挛,颈部表皮损伤,进而破溃死亡.吡喹酮剂量一般空腹顿服10~20mg/kg 体重即可,有人认为2.5~5mg/kg 体重,顿服,也可获满意疗效.患者驱虫服药前晚宜禁食,次日晨空腹服药并多饮水或服缓泻药,可使麻痹或破坏的虫体迅速从体内排出.
2.阿苯达唑 本药驱虫效果较好,成人剂量为800mg/d,连服3 天,副作用轻微.
3.甲苯达唑 能抑制牛带绦虫摄取葡萄糖,导致能量不足虫体麻痹.剂量成人和儿童均为300mg/次,2 次/d,连服3 天.甲苯达唑可完整驱出虫体,多数可找到头节,疗效几近100%.
4.氯硝柳胺 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口服后不易吸收,肠道中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虫体头节在肠内被消化溶解.剂量:成人清晨空腹顿服2g,儿童1g,嚼碎后用小量开水送服.一般不需服泻药.早孕妇女禁忌.
5.南瓜子与槟榔合并治疗 单独使用南瓜子或槟榔驱虫效果均差,而合并使用治疗牛带绦虫病证明两者有协同作用,治愈率达92.1%~100%,平均为95.2%.体外试验证明,南瓜子与槟榔对牛带绦虫均有瘫痪作用,但其作用部位不同.南瓜子主要作用于绦虫的中段与后段,使成熟节片变薄,变宽.槟榔则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与未成熟节片,即虫体的前段.先服南瓜子使虫体中,后段瘫痪变软,继服槟榔煎剂可使头节失去吸附力,再服硫酸镁促进肠壁蠕动,从而加速已瘫痪成虫排出.具体方案为:
(1)南瓜子仁:取带皮南瓜子75~120g,炒熟后去壳,得南瓜子仁并研成细末.成人口服南瓜子粉80g 直接服用;或加少量水煮后再服亦可.儿童酌减.
(2)槟榔:可用切好的槟榔片,剂量:10 岁以下小儿用30g,妇女与体弱成年男子50~60g,体格健壮者80g.将槟榔置500ml 水中煎煮至200ml 左右.早晨先空腹服南瓜子仁粉,过2h 后服槟榔煎剂,再过30min 服50%硫酸镁60ml.虫体在服药后最快15min,最慢8h 即可排出,在1~5h 内排出者约占73.9%.本疗法优点是南瓜子和槟榔易于获得,价格低廉,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疗效很好,无需住院治疗,尤其适合于农村普治驱虫时采用.
牛带绦虫病-预后预防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