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晕迷不醒
发病时间:10月13日17点20
化验检查结果:右脑基底节出血20毫升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右手,右脚刺激有知觉.(因从8米高架摔落,头颅没受到外界创伤,医生分析患者可能是先出血后摔落)
大多数人都会对白蛋白有一种误区,因为这是一种营养特别好的药物,但是实际上这就是白蛋白,它的作用只能补充人体的白蛋白,所以建议化验一下血浆白蛋白,如果低的话可以使用
您说的这种可能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头部没有外伤史,右脑出血后引起昏厥,患者才从高空坠落的.现在选用人体血蛋白来加快机化的血凝块是可以考虑使用的,应该有一定的效果.同事可以采用肝素等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防止右脑基地动脉的血栓形成.现在出血不是很多,只有20毫升,患者右手,右脚有知觉,应该恢复起来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是恢复期间,要积极重视患者的血压的波动.患者很有可能是有高血压病史,才会出现脑出血的.所以说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患者恢复期间,饮食要清淡,不能吃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因为蛋白质含量多了,容易引起便秘的,患者大便时用力过大,容易引起再次出血,这是引起患者恢复期间死亡率增高的的重要原因,所以说一定要重视.可以多吃些新鲜蔬菜,对于这个患者,可以考虑多吃芹菜,因为芹菜一方面有丰富的粗纤维,可以帮助排便,另一方面,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下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
内科治疗: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口腔和气道分泌物,呕吐物等.病情危重时,应进行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电监测.加强护理,定期翻身,防止褥疮.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2.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早期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脑,降低ICP,防止脑疝形成.一般有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是最重要的降颅压药物.3.调控血压4.局部亚低温治疗5.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防治.
但是一般情况下仅依靠内科治疗不是很好.一般是用于出血量很小的病人.
外科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同时可以针对脑出血的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治疗.目前对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尚无一致意见.下列情况考虑手术治疗:1.小脑血肿量>10mL,直径>3cm者;2.中到大量脑叶出血,症状持续恶化的年轻患者;3.壳核出血量>30mL,血肿继续扩大或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患者;4.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5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如脑动脉瘤等.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术和脑室引流术等.
三,血肿微创清除术 现国内许多医院开展,主要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及血肿液化技术配套完成,取得显著效果,其方法易于掌握,费用低廉,副作用小,是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四,康复治疗 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最初3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时,被动活动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疼痛,降低褥疮和肺炎的发生率.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出血达到20mL,病情也严重,所以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至于选择什么手术,一看医院的条件而定.当然内科治疗是始终贯穿的.
但愿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人体血蛋白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有无帮助”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首先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第四,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脑基底节出血会引起脑水肿,脑压升高,白蛋白会有作用的
药理作用
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适应症
1.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2.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3.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4.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6.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