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首先要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如若确诊请及时治疗.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医院治疗黄疸一般是照蓝光,还有就是静脉滴注降低胆红素药物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胆红素降到5ml/dl才算正常,当大于12mg/dl程度较重,大于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或死亡.在蓝光室不会用镇静剂为避免蓝光灼伤眼睛和生殖器只是会遮住眼睛和会阴部,如果在医院你就不用太担心配合医生治疗就行,有些小孩子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全退.如果是在家黄疸不是太高可以给宝宝口服茵栀黄注射液效果也很好,每天一支一支分3次服用,直到黄胆完全退掉.在家要多留意宝宝皮肤颜色,服用药物3-5天就到医院测一次胆红素值.
以上是对“黄疸为退,怀疑是溶血性黄疸”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药物纳鼻而传十二经,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血脉及脏腑,循经入络直达病灶,起到祛病除疾的目的.因此鼻疗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的功效.而中药的“散”,作用于血流丰富的鼻黏膜,能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与静脉给药有异曲同工之处.黏膜给药具有剂量小,起效快,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等优势,而且不经过代谢,能减少肝脏负担,避免肝损害的进一步加重.贾建伟说,从临床上观察,对于确是淤胆患者,使用甜瓜蒂粉吸入鼻治疗的效果不亚于思美泰和激素.用药后鼻分泌物量越多的患者,排泄胆红素越快.对于酒精造成的顽固性黄疸患者,尤其有效.
你好!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请问你们夫妻是否有这种病史呢?小孩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啊?现在在做什么治疗呢?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时机是关键.只要你们在最佳治疗期内,让孩子保证合理的治疗,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延误治疗,那后果就很难预测了.希望你补充完整资料,以便用进一步的诊断,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新生儿溶血病常发于出生后的24小时内,临床症状ABO溶血病多较轻,而RH溶血病多较重,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和核黄疸指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组织黄染,并致脑组织,尤其是基底神经核,脑干受损,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即称为核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蓝光治疗,效果很好预后也好.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治疗:目前,新生儿溶血病轻者可采用蓝光照射,在蓝光作用下,将有毒性的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一种无毒的水溶性异构体,不需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即可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重者可进行换血,目的是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移除血清中特异性血型抗体,致敏红细胞和胆红素.不仅可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又可纠正贫血.为避免出现核黄疸的症状建议尽早去正规的大医院治疗.
你好!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ABO溶血引起黄疸,Rh溶血造成胎儿重度贫血,甚至心力衰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可导致全身水肿.贫血时,髓外造血增强,可出现肝脾肿大.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经胎盘入母亲肝脏进行代谢,故娩出时黄疸往往不明显.出生后,由于新生儿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较差,因而出现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发生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治疗: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药物治疗(1)白蛋白:输血浆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应用5%碳酸氢钠提高血PH值,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3)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也可加用尼可刹米每日100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可增加UDPGT的生成和肝脏摄取未结合胆红素能力.(4)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用法为1g/kg,于6~8小时内静脉滴入,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3,换血疗法.
以上是对“黄疸为退,怀疑是溶血性黄疸”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造成溶血的原因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如果一旦查明,需积极治疗,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血浆25ml/次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黄疸的话治疗一般用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温馨提示: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