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李晓勇
主要症状:气短,嘴唇发青,眼睛红,
发病时间:晚上疼
化验检查结果:
医生说要做手术
说是心脏上少个东西,需要手术,还没有治疗
可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1.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如何护理?
术前:1)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损伤,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皮疹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愈后再去医院行心脏手术治疗.2)防止呼吸道感染:患有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预防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要积极治疗. 3)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要控制患儿活动量,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
2.术后如何护理?
术后:1)术后要预防感染2)三至六个月内要限制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3)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尤其控制液体入量(1-5岁儿童入量20-40ml/小时,5-10岁儿童入量40-80ml/小时,10- 14岁80-120ml/小时)4)尊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增减药物用量5.一般术后3-6个月可以去上学,手术后尊医嘱去医院复查.
3.术后的检查?
术后复查要尊医嘱,一般来说手术后3-6个月要复查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如果无异常一年后再复查,2年后无异常就不需要复查了.
4.如何调理营养?
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限制烟,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5.术后何时打疫苗?
一般术后患儿精神,体力基本恢复正常(3-6个月),无免疫缺陷,不伴有其他疾病,均可接种疫苗.
祝你早日康复,健康快乐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
由于胎儿心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使部分发育停顿或缺陷以及部分该退化者未能完全退化所致
一胎儿周围环境因素妊娠早期子宫内病毒感染以风疹病毒感染后多见常引起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口狭窄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Coxsakie )可引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此外羊膜病变胎儿周围机械压迫母体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母体用细胞毒类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均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二遗传因素5%先心病患者发生于同一家族其病种相同或近似可能由于基因异常或染色体畸变所致
三其他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有些先心病有性别倾向性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一般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适合手术矫正者的手术时机及术前心功能状况有无合并症而定无分流类或者左到右分流类轻者无症状心电图和X-线无异常者以及中重度均可通过手术矫正预后较佳若已产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则预后较差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应争取早日手术轻者可选择手术时机以10岁左右为佳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法乐氏四联症较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影响预后需注意防治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愿早日康复.
你好,
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
不知您的心脏彩超的检查的结果怎样?鉴于你的描述:气短,嘴唇发青,眼睛红,说明病情严重;目前治疗先心病的技术成熟,如果根据检查结果有手术指证的话,建议尽快的治疗,以免错过手术治疗的机会,建议就诊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专科医院,手术的效果好.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 见的心脏病.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 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 迸行手术治疗.
祝您早日康复!!!!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的方法根治.一般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适合手术矫正者的手术时机及术前心功能状况,有无合并症而定,无分流类或者左到右分流类,轻者无症状,心电图和X-线无异常者,以及中,重度均可通过手术矫正,预后较佳.若已产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则预后较差.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应争取早日手术,轻者可选择手术时机,以10岁左右为佳.
治疗本病的根本办法是施行外科手术彻底纠正心脏血管的畸形,从而也消除了该畸形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这种手术往往要切开心脏在直视下施行,因此需要低温麻醉或体外循环的条件.学龄前儿童期是施行手术的适合年龄.不能耐受纠治手术的婴儿或儿童,可先行姑息性手术,部分地改善其病理生理变化,为以后纠治手术创造条件.
未施行手术,暂不宜施行手术或病变较轻而不考虑施行手术的病人,宜根据病情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栓栓塞等.如果发生,应及早予以内科治疗.凡本病病人在施行任何其它手术的前后,包括拔牙,扁桃体切除等,都要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自从1967年Portmann采用泡沫塑料封堵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以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随着病例的增加及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日益成熟,在大型医疗单位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国内近50所医院开展了此类手术.
动脉导管未闭
目前我国采用进口Ampatzer封堵器已完成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溶血1.36%,封堵器脱落0.2%,心包填塞0.04%),死亡率仅0.04%.
房间隔缺损
目前我国采用进口Amp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达3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包括封堵器脱落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仅0.2%.
室间隔缺损
多年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其原因除缺损解剖部位特殊外,还缺少理想的封堵器,致使该技术发展缓慢.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非对称性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过国内外近一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采用此技术已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250余例,成功率达97.3%.由于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初期开展缺乏经验,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达2.7%,主要有封堵器脱落,溶血,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因此,未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及不具备相当技术条件的医院不应盲目开展此技术.
前景
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范围将会日趋扩大,如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外科术后残余分流或残余狭窄的介入治疗,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
不可否认,仍然有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是无法通过介入技术治疗的,因此在治疗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严格区分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
1. 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 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3. 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4. 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术后20小时就可下床活动,住院1-3天即可出院,局麻的患儿可在门诊完成.
5. 目前,对合适做介入治疗的患儿,各种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98%以上,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它就像外科手术一样,可起到根治效果.
最佳治疗时间
手术最佳最佳治疗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等.一般简单先天性心脏,建议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会代偿性增大,有的甚至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同样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畸形严重且影响生长发育,畸形威胁患儿生命,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者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以上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可以治疗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