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全身发热,37度左右,有点咳嗽只是偶尔的,哭闹时流鼻涕,昨晚,身体很烫,但是测体温时并不是太烫.
发病时间:一周左右了
化验检查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第一次治疗时,大夫说是喉炎,打了几针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发热总是时有时无的,
大概治疗三四天,感觉效果不好就换了医生,
第二次治疗时,大夫说是肺热,给开了盒琥乙红霉素颗粒,还有几包研磨的药饼.吃了三天效果也是不太好.
小儿发热食疗
西瓜水:西瓜瓤挤汁饮用. ? ?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 ?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 ?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 ?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 ?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 ?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建议你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37度对于小孩子有点高,但是并不属于发烧范围,一般药效都很慢,你的孩子咳嗽时有没有杂音,有可能是支气管炎或者肺热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
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小儿发热可分为急性高热和长期高热.
对于小儿发热,血尿,粪常见检查为筛选的首选项目.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多考虑为细菌性感染;减低者则偏重于病毒或杆菌感染.
必要时检查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冷凝集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或类风湿因子检查.
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肺与胸部疾病的诊断.其它如恶性肿瘤,可根据部位选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声波,活体组织等检查,也属必要.
(一)急性小儿发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小儿发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
以上是对“急!宝贝生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这段时间的感冒人数很多,因为天气变化较大,白天热晚上冷,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别让小孩着凉了,特别是像您的宝宝样年龄很小,抵抗力很弱,很容易会在这种天气下感冒的.大人要特别注意一下.冷热变化快,会使咽喉,鼻甲的毛细血管收缩扩张不规律,使热量丧失或散发不得当,影响免疫器官和淋巴结正常工作,从而诱发感冒 感冒分两种,流鼻涕的一般是风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风热感冒.根据你的描述,你宝宝的情况应该是属于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畏寒,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畏寒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风寒感冒其实只要想办法出汗就行.比如喝热茶吧,别太浓.还可以喝生姜汤.宜进食藕粉,牛奶,稀饭,米汤,新鲜蔬菜和水果.感冒时饮食要清淡.室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
你好!
你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冒.感冒引起的发烧特点是高体温不降,而且用药后降下来也快,所以宝宝可能不是感冒引起的.
(2)病毒引起的.这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或是抗病毒血清等检查,病毒引起的特点就是对多种抗生素失效,所以要进行特殊检查,选择适合的安全的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3)咽喉炎很少引起发热,而扁桃体炎则会造成高温不退的情况,因为扁桃体炎会引起肾脏疾病,所以希望你到五官科做排查,很有必要.
(4)生活因素.孩子有时候大声哭喊也会引起身体发热,所以不要过于紧张.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孩子还在哺乳期,所以母亲的营养均衡很重要,这对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帮助特别大,母亲切忌吃辛辣等刺激性很强的食物.
治疗措施:
(1)在未查清和排查前,不用抗生素,选择中药治疗,对孩子的身心和成长都有帮助,特别是金银花和白菊花露联合服用,在抗病毒和预防,治疗感冒方面效果很好,不妨一试.
(2)母乳营养需要全面:新鲜蔬菜水果,新鲜的鱼肉蛋都很重要,而且饮食治疗中粳米汤是首选,千万要注意每天早上都要喝,经常喝能防病强身!
(3)每天检测体温,如有升高,就得做个X光片,和五官科检查都很关键和必要!
(4)注意保暖,这样对付秋天温差大的情况也能得心应手.
(5)家长要细心,但不要太着急,只要按上述方法去做,宝宝会恢复健康的!
最后,祝你全家安康幸福!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