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可以用开塞路,或肥皂条塞到肛门内润肠通便.但是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损伤肠道.
便秘关键是首先注意排便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一定要禁 辛辣食物.平时应做到生活有规律,排便有时间,有便意时一定要尽快上厕所,保证适量运动,注意合理进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香蕉,红薯.蜂蜜等.就一定会改善.另外口服鲜竹沥有作用.
你好,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干燥,坚硬,量少或排便困难而言,多由于摄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中医认为,燥热内结,肠胃积热,或热病伤阴,肠道津枯,或乳食积滞,结积中焦,或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当以通腑泻热,润肠通便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现介绍几则足疗效方,供选用.
1.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但是还是要根据您孩子的具体症状:(1)增加纤维素含量,偏食,挑食,吃精制米面的孩子尤为重要.多吃些芹菜,白菜,水果,玉米,高粱,白薯做的饭菜,可以防治便秘.吃牛奶的孩子如果便秘,可在牛奶中多放些糖,例如加到8%,糖有软化大便作用.及时添加辅食,也能解除婴儿便秘.便秘的孩子平时可吃点蜂蜜,番茄汁,果汁,菜汤,因为这些食品有滑肠作用.营养不良的孩子,要设法提高食欲,逐渐增加营养,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腹肌,肠壁肌肉力量增强了,才有力量排出大便.(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许多孩子便秘是因不定时排便引起的,排便反射敏感度降低.如果能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这部分孩子的便秘是能够解除的.因为进食能促进胃肠反射,所以排便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此时让孩子坐盆或入厕,逐渐养成排便条件反射.(3)如果患儿大便特干,实在无力排解下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栓通便,因为甘油对肠壁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反射性排便,甘油本身也有滑肠作用.如果还不能排出大便,可戴手套扩肛排便,但这种排便方法只是应急措施,不能经常使用.(4)及时治疗结肠肛门疾病小儿如果患肛裂,肛周脓肿,就会惧怕排便,推迟排便时间,推迟时间越长,大便越坚硬,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该及时治疗原发病.(5)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便秘,除采用上面介绍的治疗方法外,还要治疗原发病.
您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
早饭前或起床后喝一杯水有轻度通便作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