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咳嗽,一咳嗽就会吐,还有点发热
发病时间:2009.10.28
化验检查结果:
你好:孕期用药对胎儿没有绝对安全而言,包括一些中成药.孕妇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在处理孕妇感冒是否用药时,有一个原则: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妊娠后的前三个月内应避免服用任何药物.孕妇感冒了,要分几种情况来对待.
A,虽然感冒了,但不发烧,或发烧时体温不超过38度,可以不用治疗,对胎儿也不会产生影响.如果孕妇有咳嗽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的药.
B,如果孕妇感冒时,高烧达39度以上,且持续3天以上,可分以两种情况来处理.第一种情况,如果感冒的孕妇是处在排卵以后2周内,用药可能对胎儿没有影响.第二种情况,如果感冒的孕妇处在排卵期2周以上,这一时期,胎儿的中枢神经已开始发育,孕妇高烧39度如持续一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持续在3天以上,肯定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高烧40度持续1天以上肯定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出现以上情况,医生可能会劝孕妇终止妊娠.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来证明,孕妇持续高烧后一定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通过动物实验已有数据),因此,这个时候,医生可能会通过对病情和用药的分析,来告诉胎儿可能受损的风险度,并提出建议,最终由孕妇及家人来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预防:孕妇怀孕期间最好不要患感冒,所以准妈咪要少到公共场所;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尽量少与感冒患者接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孕妇感冒后怎么办?
妊娠早期呼吸功能发生变化,18周时,孕妇的耗氧量增加10-20%(其中50%为胎儿所消耗).而肺的通气量增加达40%,为达到孕妇本身和胎儿对氧的需求量,孕妇往往过度换气.胎儿在母体内无呼吸功能,完全靠母体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孕妇常感气短,呼吸困难.由于过度通气,吸入更多的尘埃,加上孕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很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孕妇对氧的需求量增加,妊娠合关呼吸系统疾病时,病情多易加重.
何种感冒对胎儿有影响?
一般的感冒,症状较轻,如流清涕,打喷嚏,对胎儿影响不大,也不必服药,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但在妊娠早期(5-14周),主要是胎儿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的时间,若患流行性感冒,且症状较重,则对胎儿影响较大,此间服药对胎儿也有较大风险.
已知与人类有关的流感病毒有300多种,目前已知其中有13种病毒在感染母体后可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低能,弱智,各种畸形,早产,流产,甚至死胎.
不用药不可取.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主要药物利弊
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对孕妇又不是安全用药,所以笔者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
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易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
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
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预防最重要.
怀孕期间的妇女应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加介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你好,建议在怀孕期间不要服用药物,可以喝点煮梨水,这样是可以止咳的.用热毛巾擦一下脸,腋窝,后背,物理降温就行了.平时多喝点水,注意适当锻炼身体,适当怎加营养,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去看妇科医生.天凉了,注意添加衣服.祝早日健康!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