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腰腿疼痛
发病时间:2009.7.15
化验检查结果:腰椎间盘脱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接骨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是腰痛,伴随有腿部疼痛.腰间盘突出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一个月,绝对卧床休息是日常的活动,包括吃饭,大小便.睡硬板床,可以用牵引的疗法.腰间盘突出90%伴随有坐骨神经疼痛,坐骨神经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疼痛,从臀部一直带脚底.你还很年轻,症状严重可以实行手术治疗.局部用膏药可以止痛治疗.不要过度劳累,不能负重.多休息.
你好,这种情况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如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或配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根据具体的临床辨证论治选用中药治疗.还有需要注意是在疾病发作的时候适当的休息,缓解后可以适当的功能活动.
如果这个严重影响到了你的下肢的功能那么建议你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只是轻微的疼痛那么你可以去中医院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能使得你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以上是对“腰椎间盘脱出”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腰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那么,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防止其复发呢?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的姿势以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并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止本病的复发.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1)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即所谓骶管注射,它是通过骶管将类固醇类药物(如氟美松,泼尼松龙,氢化考的松等)混入麻醉药(如2%普鲁卡因等)注入硬膜外腔.此方法可抑制在其硬膜外腔内行走的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废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但如系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因机械性刺激不能解除,症状也不能缓解.
2)骶核化学溶解法,也就是常说的"溶核术",是将一些蛋白酶类药物,使椎间盘髓核溶解达到减小或消除因髓核后突而对神经的压迫,它适用于病史少于2个月,经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者,但禁用于对蛋白酶类药物过敏者(过去曾行过此注射,再次注射会增加危险性),伴有腰椎管狭窄或因腰间盘突出而出现足下垂,大小便失禁及孕妇,14岁以下儿童等均不能使用.其并发症约为2%~3%,常见的有过敏反应,椎间盘炎,灼性神经痛,继发性椎间孔狭窄或椎管狭窄等,因此,应用此方法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资料报道,此法有效率约为60%~70%.
3)其他方法,如牵引,按摩,微波,药物等.牵引法是利用在牵引状态下,椎间隙扩大,间盘后侧的后纵韧带张紧,使得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还纳.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或虽为突出但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没有破裂的病人,而对于间盘脱出则无效.按摩,微波治疗是通过松弛紧张的肌肉,增加局部血循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应用一些脱水剂及激素,如甘露醇,氟美松等或改善神经代谢类药,如神经安乐平等,通过改善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反应,达到止痛的目的.
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剧烈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作,症状较轻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者,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明显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不明确者,均不宜手术.
2)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目前以后路手术为主,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范围及对神经压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狭窄等,可分为后路半板减压,全板减压及开窗减压等方法.前路手术可分为经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和前路腹膜外腰椎间盘摘除术,前路手术的意义在于摘除髓核组织同时可以进行植骨.
术后康复:不少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甚至复发,与术后康复不利有关,如没有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未能受到医师的指导不知怎样训练,过度训练,过早下地负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据手术中减压和组织损伤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开始应做肢抬高训练;可以预防神经根粘连.1周后做腰背肌训练对腰背肌力量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3周后,腰围保护式石膏固定后离床适度活动;3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逐渐恢复工作.关于术后下床时间问题,医生看法颇有异同,但对术后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修复而言,仍以卧床时间略长为稳妥.
温馨提示:
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适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