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治疗在方面: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磺胺及抗生素等消炎.在鼓膜穿孔前,可用2%~5%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一次3~4滴;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外凸或穿孔过小,排脓不畅者,可以考虑手术行鼓膜切开.若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硼酸水或3%双氧水洗耳,然后选用一种滴耳药,如2%酚甘油,2.5%氯霉素甘油,1%~2%庆大霉素或1%黄连素液等.同时和1%麻黄素等滴鼻,促使咽鼓管消炎通畅,以利鼓室引流.如流脓停止,鼓膜穿孔已愈合,但听力仍差者,可做咽鼓管间接吹张.
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考虑急性中耳炎,建议去当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一般口服消炎药及滴耳液滴耳治疗即可,比如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滴耳液滴滴,严重时需要输液消炎治疗。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耳道进水,避免频繁掏耳朵。
中耳炎治疗在方面: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可以选用磺胺及抗生素等消炎.在鼓膜穿孔前,可用2%~5%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一次3~4滴;如果耳痛剧烈,鼓膜外凸或穿孔过小,排脓不畅者,可以考虑手术行鼓膜切开.若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硼酸水或3%双氧水洗耳,然后选用一种滴耳药,如2%酚甘油,2.5%氯霉素甘油,1%~2%庆大霉素或1%黄连素液等.同时和1%麻黄素等滴鼻,促使咽鼓管消炎通畅,以利鼓室引流.如流脓停止,鼓膜穿孔已愈合,但听力仍差者,可做咽鼓管间接吹张.
以上是对“中耳炎怎么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耳痛,液脓,听力下降,炎症严重时可能会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现象,主要的病因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全身应用抗生素,去除原发症,外耳道用双氧水清洗,滴用消炎的滴耳液等,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你好,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听力减退等.如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如果流水较多,建议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平时注意要点:不要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等.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等.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后方可滴液.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
以上是对“中耳炎怎么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来看我们建议你去大型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对中耳炎采取如下所示的对症治疗的方法.
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引流.1咽鼓管吹张,可以尝试采取捏鼻鼓气法或者是导管方法.2局部用药的方法:可以用血管收缩剂或者是二丙酸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鼻部.
清除中耳部位的积液.1鼓膜穿刺抽液:可以用针尖斜面短的7号长针头,经鼓膜前下或者是后下方穿刺抽出积液,并且注入类固醇激素或者是糜蛋白酶.2鼓膜切开:如果是积液粘稠穿刺不能抽出者,可用行鼓膜切开术,并且用吸管吸净积液
你好,针对中耳炎建议使用菌必治,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输液治疗较好,效果挺好的,同时应当注意休息,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要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较好,多饮水避免上火是很关键的,避免情绪暴躁不安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6.全身用药:皮试后用青霉素和甲硝唑治疗.疗程至少一周,最好两周.
温馨提示:
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