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
体虚,略有活动就开始出汗.心中略略一发急,紧张就出汗.喝一杯温开水也会急速出汗,就象身体不能控制热量一样.
秋冬春三季就比较麻烦,因为一出汗,搞不好就开始感冒咳嗽.很恼火!
发病时间:四五年了.
我现在在服用健脾补肾的中药,想在已用的中药中加入一二味止汗的中药.急急求助!
参考:这是昨日电视中华医药有感而求助,其处方为:浮小麦,碧桃干,黄芪,百合,核桃,莲子等.想来对我不适.
因为,我是寒性体质.我在补益药中加入山药,腰背就有冰渍样凉悠感.另外加入黄芪,胃肠又胀满不舒.很是无耐.
非常希望高手推荐几味对症中药,让我度过又一个严冬!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非常希望高手推荐几味止汗对症中药
病情分析:
你好!你提供的病情描述很详细,这样有助于我们医生分析.但是中医认为,除了阳虚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可以引起自汗,那就是“营卫不和”,它可以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三个症状兼见,且汗出以后皮肤湿冷,兼见体质比较虚弱,精神不振,心悸,这种情况就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所以,当你服用补脾肾的药物无效的时候,可以用此方法治疗.
指导意见:
由于你服用黄芪后有气滞的情况,所以你现在可以在药物中加入固表敛汗的方剂——“牡蛎散”中的其它三味药:麻黄根10克(参考剂量),生牡蛎30克,小麦30克.
生活护理:
平时可以适当锻炼,注意保暖,可以练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气功,有助于病情康复!您的健康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如果您认为答案合适,请及时采纳,谢谢您对有问必答网的支持!!!
麻黄根消肺气 (易咳嗽) 生牡蛎伤肠胃(肠胃有慢性病) 小麦阴阳两虚忌用于我似有不适.
你说得太绝对啦!麻黄消肺气还说得过去,麻黄根是收敛药,药性向里怎么会消肺气?生牡蛎可以治疗吐酸,小麦就是面粉的原料,请问要是阴阳两虚忌用,那北方人吃什么?所有北方人难道就没有一个阴阳两虚的?我们还是要根据临床来推断,要是道听途说就什么药都不能用了 :)如果你以前确实用过,而且有副作用,那就另当别论.
止汗药膳 (1) 百合粥
[功效] 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
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 黄蓍粥
[功效] 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 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 浮小麦饮
[功效] 益气固表止汗.
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 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 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 小麦山药汤
[功效] 补气敛汗.
[材料] 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 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 参归腰子
[功效] 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 人参10克,当归8克,
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 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
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6) 生地黄鸡
[功效] 滋阴止盗汗.
[材料]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
[用法] 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生地黄】甘,寒.滋阴凉血.
【乌鸡】甘,平.
补虚劳亏损,治消渴,中恶心腹痛.
(7) 黑豆小麦饮
[功效] 祛风敛汗.
[材料] 黑豆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调味频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黑豆】味甘,平.
补肾,明目镇心,久服,好颜色,不老.
止腹胀消谷.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药毒.
(8) 韭菜根汤
[功效] 主治小儿盗汗自汗,手足心热.
[材料] 韭菜根15根.
[用法] 将韭菜根加水适量,煎服.
【韭菜】味辛,微酸,温,涩.
归心,安五脏六腑,除胃中热.
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
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
充肺气.韭菜根治诸癣.
(9) 泥鳅汤
[功效] 多汗,自汗,盗汗等症.
[材料] 泥鳅90克,食油适量.
[用法] 用热水洗去泥鳅身上粘液,剖腹取内脏,
再用清水洗净,滤去水份,用适量油煎至焦黄,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