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最近10天左右.曾经吃缓解神经痛药物治疗,疼痛少许缓解.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确定具体病因,并且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病情分析:
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指导意见: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治疗应明确原发病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照海,丘墟,曲池.
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二) 皮肤针
1. 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穴,膀胱经背部循行线.
配穴:病变区肋间隙,胆经胁部循行段.
(三)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关,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疼痛最明显处.
生活护理: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好转: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无效:疼痛不明显.
病情分析:
你好,不知道你以前是否得过带状疱疹,一般在有过这种病之后会出现肋间神经痛,如果吃西药没有效果的话可以用针灸取穴治疗:
可以取内关穴,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疼痛日久者加支沟穴,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或阿是穴强刺激.
指导意见:
西药一般就用激素,早期使用可减轻疼痛,一般应用泼尼松20-30mgd,分2-3次口服.
中医一般可以使用一些活血通络的方药,例如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 陈皮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炙甘草br />
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生活护理:
1,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加重病情.
2,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和鱼腥海味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病情分析:
肋间神经痛,一般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用止痛药,针灸,按摩等方法缓解.
指导意见:
肋间神经,是沿着胸部肋骨,由背后经过侧腹,一直到胸前的神经.此类疼痛就是沿着这条神经,经胸部,腹部呈半环状的强烈疼痛.
生活护理:
穴位及指压法:在手背距横纹三指幅处有“外关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趾之间用指尖向上搓,到了尽处就是“临泣穴”.指压时只要在这两处穴位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轻压6秒钟,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以上是对“肋间神经痛如何治疗?(右下部肋有压痛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肋间神经痛又名肋间神经炎,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肋间神经痛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由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可继发根性的肋间神经痛;肋骨,纵膈或胸膜病变会继发干性的肋间神经痛.原发性的肋间神经痛少见.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由后向前,沿相应的肋间隙放射呈半环形;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一支神经.体检发现,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指导意见:
你的症状可能是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建议不要服用过多的神经药物,因为神经药物只是阻断了痛觉的传输而并未消除原病症.一般的治疗方法很多,一下介绍几种:体针, 皮肤针 , 拔罐 ,电针,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应重视病因的治疗,本病如单用针灸疗效不佳,可配合理疗,或封闭疗法,,推拿临床上治疗由胸椎损伤或退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疗效较好.这类患者往往有胸椎关节的位置异常,通过胸椎复位手法纠正后,疼痛就能明显缓解.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即时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势,避免劳累.近年来,在取穴上有简化的趋势,往往独取一穴,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针灸对肋间神经痛的平均有效率在95%左右,体针法取穴;常用穴;照海,丘墟.备用穴:支沟,阳陵泉,夹脊穴(病变相应节段), 蠡沟操作;常用穴每次仅取一穴,可单取该穴,亦可交替轮用.效果不明显者加备用穴2穴.照海,取双,1.随吸气进针,斜刺1~L 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运针3~5分钟.丘墟穴,宜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即取键侧的穴位,针刺方法同照悔穴.夹脊穴.先根据疼痛的肋间神经找到相应的穴位,斜向脊椎深刺,使针感沿肋间神经放散,仅取患侧穴.其余穴位,针刺得气后,用重提轻插法运针1~2分钟.各穴的留针时间均为15~20分钟.每日1次,lo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5天.疼痛缓解后,可改为隔日1次.本法是对针刺治疗肋间神经诸多穴位处方的综合.照海与丘墟是近年发现对肋间神经痛有较好疗效的足踝部穴位,曾单用照海治疗50例,痊愈和显效率达80%;单用丘墟治疗44例,痊愈和显效率达93,2%.所以特地推荐给大家.这也说明,远道取穴的取穴原则是正确的.应该指出的是,在应用这二穴时,要求进针深,刺激强度大,须持续运针3~5分钟,否则会影响临床果.
生活护理:
以下药膳供参考: 1,活血黑豆汤
配方:丹参10g,红花6g,桃仁6g,陈皮6g,黑豆150g,猪瘦肉250g,红萝卜250g,姜10g,葱15g,盐5g.制作:丹参洗净,切片;陈皮洗净,切丝;红花,桃仁洗净;猪肉洗净,切3em见方的块;萝卜洗净,切5era见方的块;黑豆出杂质;姜切片,葱切段待用.猪肉,萝卜,黑豆,丹参,红花,桃仁,陈皮,姜,葱,盐,同放炖锅内加水1000ml.炖锅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2,人参番茄汤
配方:人参lOg,白术lOg,甘草6g,番茄250g,鸡蛋2枚,姜10g,葱15g,蒜5g,素油 30g,盐4g.制作:人参润透切片;番茄洗净切片,甘草润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炒锅置于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注上汤或清水800ml,下入人参,白术,甘草,番茄煮25分钟把鸡蛋打人搅散,烧沸,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番茄50g喝汤佐餐食用.功效:补气益血,健脾益胃.用于肋间神经痛胃弱患者.
3,当归佛手炖黄鳝
配方:当归10g,佛手6g,黄鳝300g,绍酒15g,姜lOg,葱15g,盐4g.制作:当归,佛手洗净切片;黄鳝去骨和内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黄鳝加入盐,料酒,腌渍20分钟待用.黄鳝置炖锅内,加入当归,佛手,姜,葱,盐,放入清600ml.盛装黄鳝的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煮35分钟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黄鳝50g,随意喝汤.功效:顺气祛瘀.用于肋间神经痛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患者.
4,马铃薯牛奶饮
配方:马铃薯200g,牛奶250g,白糖15g.制作:马铃薯去皮,切碎绞取汁液待用.牛奶放入奶锅内煮沸,加人马铃薯汁液,白糖拌匀即成.食法:每日1次,当茶饮用,每次1杯.功效:顺气消炎,生津活血.用于肋间神经痛患者食用.
5,红花拌三丝
配方:红花6g,黄瓜250g,芦笋lOOg,莴苣lOOg,姜10g,葱15g,酱油20g,醋10g,盐 4g,芝麻油4g,白糖6g.制作:红花洗净装入碗内,加少许水置锅中蒸10分钟待用.黄瓜去皮,洗净,切丝;芦笋洗净,用沸水焯熟,切细丝;莴苣去皮,切丝,去汁液;姜切丝,葱切丝待用.黄瓜,芦笋,莴苣,红花(带汁液),姜,葱,酱油,醋,盐,白糖,放人盆内拌匀,加入芝麻油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佐餐食用.功效:活血凉血,祛瘀通经,用于肋间神经痛气滞血瘀患者.
6,甘草人参蒸鲮鱼
配方:人参10g,白术10g,甘草6g,大枣6枚,鲮鱼500g,豆豉30g,绍酒20g,姜10g葱15g,盐4g,酱油20g.制作:鲮鱼洗净,去鳃,内脏,鳞;人参白术润透切片;大枣去核,甘草润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鲮鱼抹上绍酒,酱油,盐放人蒸盆内,加入豆豉,姜,葱,人参,甘草大枣,加水200ml.蒸盆置于武火蒸笼内,用大气蒸25分钟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鱼50g.功效:补益气血,缓急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痛无定处且手之节冷脉弱患者.
7,西洋参甘草炖雪蛤
配方:西洋参3g,雪蛤糕10g,冰糖15g.制作:西洋参润透切片;雪蛤糕用清水发透,发胀,用镊子夹去黑仔及筋膜,用姜片,水,煮5分钟,沥干水分;冰糖打碎;待用.雪蛤糕,西洋参,冰糖,同放炖杯内加水200ml.炖杯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1杯.功效:益气生津,缓急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口渴乏力患者.
8,生活小处方
配方:干姜3g 人参3g 白术3g制作:加水煎成汤剂,1日3次饮服.功效:本方适用于肋间神经痛,伴有脉搏沉迟厥冷烦躁,疼痛剧烈者.
温馨提示:
胸椎部位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早期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