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症状显示的胃病分几种,你对比看哈
指导意见:
胃病不同类型的不同用药
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中成药因服用方便而更受青睐,但中成药须辨证使用才有好效果.
◆脾胃虚弱证: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脾胃虚寒证: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饮食停滞证: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胃阴不足证: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肝气犯胃证: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肝胃郁热证: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湿困脾胃证: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
◆湿热互结证: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瘀血内阻证: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金佛止痛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述各证型兼杂出现时,中成药应合用.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定时饮食,不暴饮暴食,禁忌烟酒糖茶.家庭成员有胃病的尽量分餐,慎用或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破坏性的药物.
除了积极的治疗,胃病的自我调养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王邦才主任医师治疗胃病的经验,慢性胃病的调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调养:凡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食品都能影响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胃病之后消化性功能减弱,因此饮食一定要按时定量,少吃为宜,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喜润恶燥,而醇酒辛辣,油腻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热化燥,对胃部不利.
2,精神调整:临床上由于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气郁滞,使胃病复发和加重的最为多见.因此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情志刺激.
3,慎起居,重锻炼: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胃病更应当注意,按时用药之外,还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免受寒邪侵袭,对于促进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