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面色发黄偶尔腹痛,挑食,厌食.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曾让门诊医生诊断为寄生虫症服药肠虫清未见效
化验,检查结果:未做化验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希望求得疗效好的药物,最好有偏方,该小孩服药困难
病情分析:
小儿肠道寄生虫病的患病率几乎可达95%,尤其以蛔虫,蛲虫为最多.夏季,大人和儿童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
指导意见:
常用的驱虫药:
肠虫清:又叫丙硫咪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它对人体线虫,绦虫和吸虫均有较好的疗效.2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
噻嘧啶:称驱虫灵,对蛔虫,蛲虫,钩虫均有效,对鞭虫无效.
左旋咪唑: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效,对丝虫也有效.
驱蛔灵:又名枸椽酸哌嗪.小儿用的有六一宝塔糖,主要用于驱肠蛔虫与胆道蛔虫病绞痛缓解
给你介绍驱虫偏方有
1,驱蛔虫方: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每日每岁2-3粒,早晨空腹服用,连用2-3天.
2,驱蛲虫方:食醋适量,涂肛门周围,连用2-3天.或蛲虫栓(百部25克,苦楝皮50克,鹤虱25克,共为细面,装入胶囊备用)每晚睡前纳入肛门1个,连续1周.用于驱蛲虫.
3,驱绦虫方:空腹口服50-90克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摈榔煎剂(干燥细片50-8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的滤液),半小时后服元明粉7克,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
生活护理:
驱虫药应空腹服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使药力较易作用于虫体,以收驱虫之效.并按大便情况,适当给予泻下药,以促进虫体排出.某些驱虫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年人应慎用.
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水和植物纤维能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芹菜,韭菜,菠菜等).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便秘而影响驱虫效果.服驱虫药时要少吃.
少吃油脂类食物 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性药物,只在肠道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多吃酸性食物蛔虫有“得酸则伏”的特性,因此幼儿服用驱虫药后.如果能吃一点具有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食醋等),有利于蛔虫的排出.
病情分析:
面黄,挑食,厌食,不一定是寄生虫引起的,是脾胃消化功能不行了,也就是小儿厌食.而且你都服过肠虫清了.小儿长期厌食需积极治疗,以免影响发育.
指导意见:
可先去医院抽血查下微量元素,看是否缺锌,缺钙等,缺锌会导致食欲低下,可服复方锌铁钙颗粒,另外赖氨酸B12肌醇口服液也可改善食欲和体质.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也很好,服药困难可用外敷和按摩穴位法.外敷:槟榔9克,高良姜3克,皮硝9克,研磨成细粉,睡前敷于脐部,天亮去掉,连敷3天一个疗程.按揉穴位有中脘,四缝,足三里,先点后按再揉,可常做.
生活护理:
孩子的偏食或挑食习惯往往是受到成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就挑食或偏食,见样学样,孩子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家长喂养不当造成的,比如对于孩子爱吃的东西,有的家长就随意让他吃,有时一次吃得太多,孩子容易吃伤.当然也有孩子的原因,比如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吃零食影响进餐时的食欲,饭前或吃饭时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等.
所以,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孩子做出示范.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指导孩子的饮食时,不要威胁或哄骗,孩子做得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病情分析:
你好,现在用的驱虫药一般为西药的.
指导意见:
孩子2岁以后可以进行一次常规驱虫治疗.用肠虫清一次2片(400毫克),晚8时(睡前)用温开水一次服下.次日若发现排出活虫,可重复驱虫一次.
驱虫常用西药: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
2.驱蛔灵:①驱蛔:儿童100-150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2日.②驱蛲:儿童50毫克/公斤/日,每日总量不超过2.O克,早晚分服.连服7-10天.
3.灭虫宁:儿童每岁0.2-O.3克(一次至多不超过3.0克).严重感染区可连服2日,主要用于驱钩虫.
4.驱虫净:儿童3毫克/公斤,睡前一次顿服,便秘者加服泻药.驱钩:成人,儿童均按2毫克/公斤计,睡前顿服,连用3日.驱蛲:每日顿服1毫克/公厅,连服1周.
你最好咨询下儿科医生吃什么药,怎么吃,毕竟幼儿用药和成人有很大不同
1
生活护理:
给孩子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晚间少看电视,避免过度兴奋;饮食宜荤素搭配,改去挑食的坏习惯,晚餐要清淡,不要过量;祝你的孩子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小儿驱虫用什么效果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对急性腹痛者,在未明确诊断前,不能给予强效镇痛药,更不能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杜冷丁)等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或贻误诊断。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