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消化不好
发病时间:2004年
化验检查结果:慢性胃严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不太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寻找正确治疗方法
病情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是较常见的食管疾病.主要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而引起的炎症.
指导意见: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抬高床头15—20cm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
二,药物治疗
(一)H2受体阻滞剂
H2受体阻滞剂(H2RAS)是目前临床治疗GERD的主要药物.
(二)质子泵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拌托拉唑.
(三)促动力药
灭吐灵, 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左舒必利, 红霉素等.
(四)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作为一种局部作用制剂,能通过粘附于食管粘膜表面,提供物理屏障抵御反流的胃内容物,对胃酸有温和的缓冲作用,但不影响胃酸或胃蛋白酶的分泌,对LES压力没有影响.
(五)联合治疗
抑酸剂治疗无效,且经食管测压证实有食管动力异常的患者可试用促动力药联合抑酸剂治疗.
生活护理:
1,定时定量进食,饮食宜清淡(或少食多餐),晚餐不宜饱食,睡前4小时不宜进食.
2,减少脂肪摄入,烹调宜煮,炖,烩为主,不用煎炸.
3,戒烟酒.
4,少食酸性饮料和甜食,如柠檬汁,巧克力等.
5,忌辛辣,刺激,生冷和难消化食物.
6,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清,牛奶,豆制品等.
病情分析:
临床表现
1. 烧灼感:餐后1小时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有烧灼感或疼痛感,可向颈,肩,背扩散,平卧或躯干前屈,弯腰时加重,而站立或坐位时或服用抗酸药物后可缓解.
2. 胃内容物反流:反胃常伴随烧灼感同时出现,酸性或含胆汁的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当躯干前屈或卧床时易出现,睡眠时由于反流液被吸入气管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3. 吞咽困难:由于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多呈间歇性,持续性者常提示食管狭窄.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 出血:由于食管黏膜损伤,可有慢性,少量出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指导意见:
治疗措施:1. 减少腹腔压力,少食多餐而不一餐多食.避免辛酸食物,烟酒及脂肪油腻食品,燥热之品;
2. 饭中,饭后保持坐立; 3. 睡眠时抬高头部; 4. 应用制酸药,中和胃内的酸;
5. 应用抗组胺药,特别是质子泵抑制剂,因为上述药物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进而缓解上腹部灼痛感;
6. 如果反流是因为食管裂孔疝,应考虑手术.
生活护理:
预防: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削弱所致,包括呕吐,食管贲门大部分切除术,胃潴留,十二指肠溃疡,吸烟,大量饮酒或服用阿托品类药物及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因此,在本病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85%-90%)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加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为本病的治疗开僻了新的途径.与抗反流药联合用效果更好.少数病人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作胃底折叠术.
病情分析:
根据患者病史,患者应该有反酸反食反胃嗳气,一般反流物会刺激食管从而引起症状,如烧心,胸痛,吞咽困难.
指导意见:
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1,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太高15~20cm,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戒烟禁酒.
2,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
3,维持治疗
4,抗反流手术治疗
5,积极治疗并发症
生活护理:
建议到医院详细检查,系统治疗
以上是对“反流食管严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饭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指导意见:
建议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判断反流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如西沙比利,抑酸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手术治疗等.
生活护理: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白天进餐后也不宜立即卧床.减少一切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