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一到冬天手脚冰冷,手上就生满了冻疮
发病时间:从小到大就是这样
化验检查结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样根治,不复发
病情分析: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
指导意见:
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生活护理: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病情分析:
你好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
指导意见: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生活护理:
中药治疗可内服“人参养荣汤”:当归12克 肉桂10克 白芍12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生姜皮10克(无此药时可用干姜8克代替)党参18克 黄芪18克 鸡血藤30克,煎水内服.
病情分析:
冻疮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
指导意见:
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生活护理:
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
病情分析:
患了冻疮,首先要加强保暖.若冻疮仅为硬结,未破溃时,可用辣椒酊,热酒精擦洗.若已破溃,则可用红霉素软膏,猪油蜂蜜软膏涂擦且包扎,促进其早日愈合.还可以将棉制的手套烘得干热,把手放进手套中,也可以使手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保持局部温暖和进行户外体格锻炼,即可预防发病或限制冻疮发展.
寒冷及气候骤变季节要在容易出现冻伤部位注意保暖,天冷外出时面部及手部暴露部位应涂一些油脂类防冻霜,患处须戴手套,鞋袜不能过紧,穿厚袜,棉鞋,必要时戴护耳帽或耳罩,衣服要干燥.
指导意见: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生活护理:
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浸泡手脚,涂油脂类防冻霜并进行按摩.
平时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等.加强体质及抵抗寒冷的能力.
病情分析:
冻疮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指导意见:
治冻疮的良方:
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干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药治疗可内服“人参养荣汤”:当归12克 肉桂10克 白芍12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生姜皮10克(无此药时可用干姜8克代替)党参18克 黄芪18克 鸡血藤30克,煎水内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 桂枝30克 甘草30克 川芎20克 (如创面有溃烂者可再加鸦胆子25克或黄连25克),水煎,等待温度适宜(温度为35~40℃),温洗或浸泡.每天2次
生活护理: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茄子秸或辣椒秸杆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都有预防冻伤作用
温馨提示:
加强锻炼与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