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对疾病的描述不是很详细,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疾病一样,早期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基本和正常人一样.到了中晚期脊柱骨桥形成,通过治疗只能达到疼痛症状消失,骨骼变形停止,病情不发展的程度,这就是医生说的临床治愈.中晚期脊柱骨桥形成,不能通过治疗使骨桥消失达到彻底治愈.所以您现在的病情程度决定预后的标准.
从西医角度来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吃的那些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只能够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痛苦,但是不能抑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进程.
强直性脊柱炎根据现在医学病情分期为,早中晚三期,根据病理分型为活动型,稳定型,康复型.根据传统医学辩证分型分为,阳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两虚型,阴虚湿热型,湿热淤滞型五型.每一型的症状表现和治疗用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医生只有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的条件下才能针对性的指导用药.
强直注意事项
1.如果活动后晨僵减轻,疼痛没有加重,提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反之,如果活动后疼痛或不适持续加重,则应当减少活动,增力休息.
2.建议病人尽量不要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了疼痛给机体的警告
3.注意日常躯体姿态,以保持良好姿势极为重要.
4.应坚持睡硬板床,不用枕头或用薄枕头,有助于保证躯体平直,
5.平时要注意保暖,生活环境不能过于寒冷潮湿!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每天平均锻炼1-2个小时增强免疫力,提高体制.
您好!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表现为主,并侵犯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理疗,体操锻练,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关键,药物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状,消除炎症,缓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进行运动锻炼.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成药等.
除此之外,加强身体锻炼,在配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强直性脊柱炎.
您好
从您的情况看来不建议服用西药.西药的副作用大,尤其是对于肝肾的损害.
请问您现在的具体情况如何?您可以将病情叙述的详细一些,方便诊断和治疗.
对于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可以选择蜂疗蜡疗配合中药,疏通经络,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以利关节.这种综合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并且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
祝您身体健康.
以上是对“我有严重肝病,类风湿强脊炎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强脊炎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指导意见:
临床常用药物如下:
⑴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有消化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①保泰松0.1g每日3次口服,过去常用此药,后发现该药浮肿,血尿等副作用,故目前一般不主张使用.②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每日3~4次口服,为目前常用的首选药物.③其它尚有萘普生0.25g,一日2次口服;布洛芬0.1g,每日3次口服;炎痛喜康20mg每日一次口服等均可选用.④Oxaprozin[29]成人600~1200mg,每日一次,口服,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10~20mg口服.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处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一般首选布洛芬[22].
⑵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zine,SSZ) 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AS,剂量由0.25g每日3次开始,每周增加0.25g,至1.0g每日3次维持.药效随服药时间的处长而增加,服药有效率半年为71%,1年为85%,2年为90%.病人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及放射线征象进步或稳定.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
⑶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 据报道疗效与SSZ相似,小剂量冲击疗法与每周1次,第一周0.5~5mg,以后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维持.口服和静脉用药疗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饮酒.
⑷肾上腺皮质激素(CS) 一般情况下不用肾上腺皮激素治疗AS,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用CS局部注射或口服.Peters[30]等分别应用甲基泼尼松龙一日1000mg/次和375mg/次静滴治疗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期活性动性AS各17和59例,连用3天,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高剂量组疗效略好,对控制疼痛改善脊柱活动有明显效果,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⑸雷公藤多甙(Trirptrygium wilfordii hook,代号T2) 国内最初用雷公藤酊治疗AS,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用12%雷公藤酊15~30ml,分3次饭后服用.病情控制后(约3~6月),改用维持量,每日或隔日服5~10ml.以后用雷公藤的半提纯品多甙片(T2)20mg,每日3次口服,疗效较酊剂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药后可恢复.
生活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因是肾脉督脉两虚,外因为风寒,可用食疗.
(1) 辛热食品:能抗风湿祛寒邪,如辣椒,葱,花椒,大料,茴香,大蒜有杀菌,抗病毒等作用,可预防肠道感染和病毒感染.冬季适当服姜汤以湿胃散寒.须视病情而定.
(2) 豆类:大豆,黑豆,黄豆等,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可以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可治疗风湿疼痛,用黑豆炒至半焦加入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有胃炎者慎用.
病情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6~30岁之间,西方白人发病率在千分之四,男性多于女性,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房事过度(或手淫)造成的.腰椎的运动全凭真阳扶持,房痨就会造成真阳亏损,腰椎是人体的运动枢纽,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在此转枢,倘若精气亏损而不能枢转,腰部的气血就容易凝滞,寒湿之邪就会乘虚而入,于是就会产生痛感,医生往往因此会给患者大量服用滋阴补肾的药物,从而导致寒湿之邪侵入并停滞于腰脊,抑制真阳的运行,天长日久便会导致使患者脊柱强直而难于屈伸,中医称之为「痿痹」.也就是说,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医生的误治造成的.
如今的医生都认为此病属于经络闭塞,却不知属于元阳亏损,都一味地给患者大量服用逐瘀通络的药物(如蚂蚊,蜈蚣,蝎子等),却从未见哪位医生为患者服用袪寒兴阳的药物,从而导致患者的元气因为破瘀的原因而更加受损,逐渐使得强直性脊柱炎日趋加重.
事实表明,许多患者在经过医生治疗以后,发病的频率反而加快了,这就是在没有恢复元气的情况下滥用活血化瘀通络以及激素药物的缘故,因为化瘀通络的药物必须利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对元气不能加以恢复和补充,必然就会损伤元气.而激素则是通过抽取剩馀的元气,以达到暂时消除症状的目的.
指导意见:
现代中医还经常用滋阴润燥,活血通络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为滋阴可以滋润宗筋,使硬化的宗筋组织变软.此说似乎有理,其实极为荒谬!这又不是用水发牛蹄筋儿.
「阴虚阳盛」尚可滋阴,而「阴盛阳虚」却绝对不可滋阴.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精神萎靡,行动无力,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明明是「阴盛阳虚」证,明明是「阳(虚)不能化阴(邪),阳(虚)不能生(真)阴」的表现.
若是「阴虚阳盛」证,用数剂清凉的药就可以使患者康复,为何所治患者多年未愈,并且病情继续加重?许多医生还恬不知耻地说:「现代医学尚有缺陷之处,所以不能治愈,能维持就算万幸了.」
《内经》上明明白白地说:「津液存焉,气化则能出焉.」所谓「气化」,就是用兴阳之法.
西医只知消炎,不知元气虚实,所以也不能治愈此类疾病.无怪乎中西医的专家教授们说:「这种病能够维持不发展就是奇迹了.」而且,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名起得就不科学,因为不是由于炎症引起的这种疾病,而是由于肾阳虚弱以及误用寒凉药物而引起的痹症和炎症.
《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治疗原则宜用大辛大甘以「守中扶阳」,中宫阳复,经气渐足,转输正常,痿证必愈.用药如大剂甘草干姜汤,甘草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之类,最后以大剂金匮肾气汤恢复肾功能.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重症肌无力等初期或中期的病症,皆可酌选.
治疗期间,骨节和肌肉会非常酸痛,这是真阳深入骨节,肌肉,疏通经脉,驱赶阴邪的表现,此时切不可停药,尽量不吃激素类止痛药(倘若挺不住,服用少许激素以缓解症状也是可以的),一旦挺过这一关,就是另一番天地.
若重灸关元穴,中脘穴(以中脘穴3壮,关元穴2壮作为比例,灸至800~1,000壮以上方能有效),可以将寒邪基本去除干净,在使用灸法治疗期间,骨节和肌肉非常酸痛的感受会很短暂,但会很强烈,尤其灸至500壮以后,脊椎(病灶)的钻痛感才开始强烈,这是脊椎的经脉开始开通的表现,必须挺过这一关.每次灸完以后,都会有病情减轻的感受,患者自然会主动找医生继续施灸的.
在服药期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会逐渐由强直变为活化,但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而在此期间,人的真阳开始恢复,依然会不断地在病灶上产生作用,腰腿部仍然会感到疼痛,甚至会很强烈.注意,酸痛重的感觉由腰部传向腿或脚就是好转的表现,而腿部疾病传向腰部就是恶化的表现.
而且,重灸一次只能治愈一半,必须在三个月后再重灸一次,方能基本治愈.期间可服用附子汤以化湿邪,恢复体力.注意事项应认真参考《灸法直论》.另外,若配合「铺灸」法,对于强直性脊性炎的治疗效果颇佳.
铺灸–又称「长蛇灸」用1cm厚,4cm宽的蒜泥,从大椎穴铺至长强穴,其上放置首尾连接的剥去纸皮的艾条,将长蛇艾条的前,中,后同时点燃,总共灸三长条,然后轻轻铲去蒜泥,并用温水冲洗患者施灸处,并用细毛巾沾干水分,按一般性烫伤处理(涂一些紫药水)即可.当天夜间体中会觉燥热难眠,次日即愈.治疗时间宜在仲夏.(参考杭州《罗诗荣临证经验》)
注意,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用服药的方法治疗,而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就必须使用重灸法,甚至用「铺灸」法.如果病情较轻,「铺灸」的艾条长度可以根据病灶的长度而定,可以加快脊柱的活化速度.但是,必须在服药或重灸后,元气基本恢复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只是单地使用「铺灸」,只会使患者白白忍受痛苦,尤其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来说,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
生活护理:
脊柱强直较为严重的,比较难以自然恢复生理曲线,最后应该适当通过针刺「夹脊穴」(3~5个月),待关节稍有松动以后,施以推拿手法来放松劳损的肌肉和韧带,才使患者彻底恢复正常.针刺「夹脊穴」时,还应该配以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等穴,并用艾盒熏「腰4,腰5」以及「肾俞,大肠俞」.
再者,患有此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是不能进行体育锻练的,因为患者属于元气大伤的状况,锻练更会损伤元气,必然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西医不懂元气理论,所以让患者锻练的理论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用恢复元气的治疗方法,使元气和脏腑功能恢复一半以后,才能开始锻练,此时的锻练,才会对恢复体力有所帮助
病情分析:
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都称AS.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Reiter综合征,牛皮癣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指导意见:
AS治疗的目的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工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达到上述目的,关节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属,体疗,理疗,药物和外科治疗等.
⑴本病治疗从教育病人和家属着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的预后,以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时应挻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时;肾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等.
生活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肾医疗体育锻炼
病情分析:
青年男性,患严重肝病,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指导意见: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都属于风湿疾病的范畴.药物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改善关节的炎症症状.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病情药物.其中有对肝脏的损害的药物(甲氨蝶呤)应慎用,密切观察肝功能.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导致严重的脊柱畸形可外科治疗.
生活护理:
在治疗的期间定期去医院检查肝功.
以上是对“我有严重肝病,类风湿强脊炎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它的最为显著的变化为关节的纤维化和骨性强直.
指导意见: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缓解疼痛与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镇痛作用较好的当首推保泰松与消炎痛类非激素抗炎药物(NSAIDS).保泰松开始剂量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维持量为每天100~200mg.它的缺点是副反应大.消炎痛的剂量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临睡时再加服50mg.缺点也是有副反应.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药物具有同样功效.不主张全身使用皮质醇类激素,但局部应用效果却很好.皮质醇类激素滴眼剂用于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预防畸形发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诊断,轻度的畸形并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要告诫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时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务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觉时改用硬板床与薄枕.在体疗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损伤或诱发畸形的体育运动.
早期的畸形较轻,尚未达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纠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牵引可望改善.
后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对严重驼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术.手术的指征是:①重度驼背畸形,膝关节与髋关节伸直时双目不能平视;②病变已静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况良好,年龄较轻,肺功能无多大损害者.腰椎侧位片腹主动脉有钙化者禁忌手术.如双髋亦有强直者应先行髋关节置换术,才考虑施行截骨术.
脊柱截骨术系在腰椎后部切去楔形骨块,手法折断前方韧带,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术有下列数种:
(一)单节段脊柱截骨术 一般选在腰2~3或腰3~4之间.以腰2~3节段为例,截骨的范围为腰2棘突与下关节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关节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应针对腰2~3椎间盘水平.截骨完成后即应用矫形架或手法进行矫形,使前方的前纵韧带折断,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驼背畸形.截骨平面应接触良好,并需用牢固的内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锈钢丝缚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较为常用.术后石膏背心固定时间不应少于6个月.
截骨术的并发症有:①截瘫:大都因截骨平面选择不当所致,截骨的尖端没有针对椎间盘水平,矫形后出现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数量少,矫形时后方骨质受到强烈挤压,使骨内压力骤增而使脂肪进入循环;③腹主动脉破裂:腹主动脉硬化者无伸展的能力,强行矫形时可因此而死于手术台上;④矫形度数的丧失:手术后矫形度数的丧失主要原因为石膏背心固定时间不足与后方截骨面接触不良所致.
(二)单节段截骨术加椎体间植骨术 为防止矫形度数丧失与获得最大限度矫形,可经腹膜外途径,直视下矫形并在张开的椎间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块,可得到最大限度矫形.
(三)多节段脊柱截骨术 严重驼背畸形者可适用多节段截骨术,在腰3~4处行截骨术后可在上方2个节段处即腰1~2处作第二个截骨术,可望获得良好的矫形.
(四)脊柱截骨术加椎体松骨质掏空术 截骨的尖顶针对腰椎椎体后方.截骨完毕前将椎体内松质骨刮空矫形后造成椎体的塌陷.掏空术使脊柱缩短,比较安全,截骨面接触好,术后矫正角度丧失的可能性明显减少.对髋关节骨性强直者宜先行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变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缓解或加剧的特征,一般说来比较轻,并能自动缓解.据统计资料,在发病20年以后,还有65~80%的患者能胜任全日工作.
决定预后的因素是周围大关节炎症,颈椎强直与重度驼背畸形.这些情况一般发生在发病后的最初10年内.轻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样的好.
温馨提示:
应早期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