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肌肉跳,右眼变小,嘴向右斜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军医配的方,吃过好些,不过对胃有影响,在没有吃,所以现在有些加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确定这是什么病,能不能治好
面肌痉挛(半面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无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病因不清楚.
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
面肌痉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苯妥英钠,利眠宁,安定,鲁米那等.并配合理疗.轻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略有减轻.重症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面神经封闭式手术治疗.
“半面痉挛”是怎样发生的?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其痉挛常自一侧眼部或口角开始,随之扩展到同侧半面肌肉,但额肌较少受累.呈间歇性不自主节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间隔时间长短不定.人体疲劳,情绪激动,谈笑瞬目等可诱发或使之加重.虽然抽搐时面部无疼痛,但频繁发作可影响视力,言语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难以忍受.
关于本病发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学者和临床医师认为系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压迫所致;当血管过度迂曲,伸长拉紧或硬化时始显症状.推测受压处面神经髓鞘萎缩,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运动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另外一种说法是:从面神经发出的运动抑制纤维,也分布于肌肉中,当某种因素使抑制纤维兴奋消失时,面肌就痉挛.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诊断较易,但应进行临床,耳鼻咽喉及神经科检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检查要包括X线体层照相及CT检查,以排除面神经受肿瘤(主要小脑脑桥角或颞骨岩部的肿瘤)压迫的可能性.例如,颞骨岩部内的胆脂瘤最初表现即为面肌痉挛,另外面神经鞘瘤及较少见的听神经瘤亦可如此.仅当上述检查为阴性时,方能诊断为特发性半面痉挛.
半面痉挛的治疗应如何进行?
对半面痉挛的治疗,因病因不明,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1)常在初期联合应用镇静药,弱安定药及抗癫痫药.可选用安定,颠茄,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痛定宁等药物.同时配合针刺(选穴:地仓,颊车,翳风,合谷等,强刺激,留针20分钟),可用红外线,紫外线,超短波理疗等,有望缓解轻度患者的症状.
(2)面神经阻滞:用80%的酒精0.5ml注入茎乳孔以下面神经干周围以阻断其传导功能,解除痉挛.可能2~3年后复发,但程度会明显减轻,且可重复注射.阻滞疗法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其缺点是不能避免复发,不能预测面瘫或痉挛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复发后虽可反复采用,但由于瘢痕的影响,疗效较差.
(3)手术治疗:多采用面神经电凝术,颞骨内面神经减压术,神经切断术,面神经减压与神经切断及电凝术并用等.
(4)中医认为本病属风痰入络,痹阻气血而致.治宜镇肝熄风,疏风通络,佐以豁痰宁神.可用镇肝熄风汤合涤痰汤加减:代赭石20g,熟地黄20g,当归12g,白芍20g,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胆南星10g,半夏15g,僵蚕15g,茯神15g,全虫10g,远志10g.在急性期过后,可长期服用大活络丹等中成药.
您好,您的病可以确诊为面肌痉挛.此病是比较顽固,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行针灸中药治疗.平时自己给予按摩面部.正规治疗一定会有效果的.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