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发热2天伴咳嗽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未化验检查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已用扑感敏再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继续用药
病情分析:
考虑是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的.
指导意见:
建议去正规医院儿科检查治疗,或现在服用一些安瑞克.
生活护理:
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病情分析:
小孩子发热主要是由于各种诱因(如受凉,食积,中虚等)导致阳气在体内郁滞,不能正常宣发流动而引起的.常见原因多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引起的发热主要有三种:一是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特点是手心热;二是足少阳胆经相火不降,特点是头身热;三是食滞内热,特点是全身热.
对于第一和二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无明显诱因,宝宝常常无缘无故就病了,或者现于宝宝过于劳累之后,根源是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只要补中气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喝白糖水或黄豆浆.
对于第三点原因引起的发热,多现于宝宝饮食过量,或者平时就有食滞,只要消食导滞就好了,最平稳的方法就是用淡豆豉煮水喝.
外因引起的发热分为伤寒(包括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和温病两类.外因发热其实也可先按照内伤发热的方法来治疗(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说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及时处理,都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或效果不好则需要配合以下方法:
伤风引起的发热,是风邪引起肝木(主荥血)的疏泄过盛所致,多伴有鼻塞,流涕,干呕,出汗,怕风等症状,用桂枝汤治疗,或用黄豆,黑豆浆等.
伤寒引起的发热,是寒气引起肺金(主卫气)的收敛过度所致,多伴有头痛,身痛,无汗,恶寒等症状,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或用葱豉汤,生姜红糖水等.
伤湿引起的发热,常在淋雨或洗澡后出现,多伴有受寒症状,用上述伤寒的方法,加上茯苓,泽泻等渗湿药.
伤燥引起的发热,常在秋季出现,多伴有干燥症状,用人参败毒散效果最好.
温病发热,其实应属内伤发热,是在中虚不足的情况下伴有肝胆相火上逆的症状,宝宝多表现出精神不足,困倦嗜睡等症状,只要舌胎不厚腻,脉大的用乌梅汤治疗,脉小的用三豆饮加减治疗.
指导意见:
小孩子发热时,不要太紧张,急着用退烧药或抗生素都是错误的,对小孩子的体质损害很大,很多宝宝退热后出现腹泻,厌食,出汗,遗尿,甚至惊厥等,都是发热处理不当的结果,所以千万要注意.先认真回忆可能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然后根据表现出的不同症状选择试用以上方法,配合小儿推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生活护理: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要宝宝手脚是温的,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小孩子精神可以,饮食也正常的话,都可以先试用这种方法——
1,用10克冰糖或10克白糖和20粒黄豆煮水一点一点喂给她喝,不能加盐;
2,同时配合以下治疗发热的小儿推拿常规方法:
第一:顺时针揉按大拇指指腹500下,注意这里是揉按不是推,
第二:食指的指腹,从食指的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三:无名指的指腹,也是从指根往指尖方向推300下,
第四:在前臂内侧(即手掌这一侧),从腕向肘窝方向推800下.
这些方法,对刚开始发热就及时处理效果很好.
小孩发烧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出现手脚冷或其他症状,最好还是找医生诊治,不要耽误了病情.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