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处方一:“饥”.如果您给宝宝的零食是“保证供应,任其自取”,要改成定时,定量的供给制.让宝宝在饭前有饥饿感,“饥不择食”嘛!
处方二:“变”.主食,副食不要天天都是“老面孔”,要经常变花样.在学几手烹饪技艺,让宝宝夸赞味道好.
处方三:“混”.炒胡萝卜,宝宝不喜欢吃.那就把胡萝卜剁碎了,馋上肉,虾等,拌成馅,包饺子或炸成小丸子,保证宝宝喜欢吃.
处方四:“带”.作为家长,您先别“偏食”.饭菜上桌了,您带头叫好,吃得津津有味,准把宝宝的馋虫逗出来.
处方五:“配”.多做组合菜,荤素搭配,相互借味,营养互补.
处方六:“查”.如果宝宝严重偏食,挑食,不爱吃饭,得去医院查血,贫血,寄生虫病,缺锌等能使孩子的口味偏颇,需对症下药.
经常有朋友问:宝宝很健康,可就是不爱吃东西,经常要大人追着喂.为什么?
1.婴儿时期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宝宝适宜的锻炼,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从婴儿四个月起,随着月龄的增加,要依据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步添加辅食.
2.零食过多:在宝宝添加离乳食品期间,发现了他(她)爱吃的食物,以后就不断地买回来.餐前零食过多,正餐自然也就吃不下了.
父母一定要了解幼儿营养的知识,还要让孩子懂得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果汁很好喝,但是会阻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3.边吃边玩: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就采取了讲故事,做游戏边吃边玩的方式.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进一步分散了小儿进餐注意力,还易发生呛食等意外.
不妨尝试一下鼓励法: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就不理他,但当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时,立刻告诉他很喜欢他吃饭的样子.
4.食物种类过于单调: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消化吸收不好,总给他吃那么几种常吃的“安全”的食品,使孩子产生了厌恶情绪.
菜的烹调方式也不要一成不变,应尽量混合多种食物,口味以清淡为主.哪怕只有一枚鸡蛋,也可以做成鸡蛋饼,鸡蛋羹,鸡蛋汤,千万不要总让宝宝吃煮鸡蛋.
5.不喜欢食物的颜色: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欢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糊,发菜等.对一些新奇的新的,与平时饮食味道不一样的食物,也可能不爱吃.
父母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孩子,譬如:设计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独特的餐点,混合于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来引导.
6.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给孩子食用.
通常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
指导意见:
7.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如果以前吃了某种食物后肚子疼或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环境下被迫吃下的.这样就会使孩子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非常排斥它.
父母要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斥责孩子,以免破坏进餐情绪.也不要强迫孩子吃太烫的食物,会损伤宝宝娇嫩的口腔粘膜.而且经常吃过烫的食物,还有致癌作用.更不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那里吃饭.即使您不能守在身边,您要让孩子有个“伴”,可以给他一个洋娃娃或卡通动物玩具扮演这个角色.
8.父母太过在意:有些孩子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饱饭,因此就利用这些来控制父母,提出诸多条件,如:你给我买什么什么,我才会吃饭.
吃,一旦变成“筹码”,问题也就无法消失,更不能彻底解决了.其实父母对于孩子吃得太少或不吃的焦虑,主要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长得比别的小孩瘦小.但事实上,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生,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并不差人一等.
生活护理:
厌食是指小儿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证.可因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或因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致使进食欲望下降所致.多见于1~6岁小儿,城市多发,一般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转为疳证.
中医治疗厌食分三个证型:①积滞不化(不思纳食,或食物无味,拒进饮食,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治疗用消积健脾法);②胃阴不足(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少润泽,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治疗用养胃滋阴法);③脾胃气虚(精神较差,面色萎黄,厌食,拒食,若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治疗用健脾益气法).常用于厌食的非处方药如小儿消食片,小儿喜食糖浆,小儿胃宝丸,健胃消食片,启脾丸,小儿健胃糖浆等.
〖药名〗健胃消食片
〖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组成与规格〗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1/2量;3~7岁1/3量.
〖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消食片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
〖组成与规格〗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每片0.3克.
〖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2~4片,3~7岁每次4~6片,成年人每次6~8片,每日3次.
〖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参术健脾丸
〖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组成与规格〗党参,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六神曲(麸炒),薏苡仁(土炒),白术(土炒),白扁豆(土炒),陈皮,麦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药(麸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小儿酌减.
〖药名〗小儿健胃糖浆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
〖禁忌证〗因饮食不节而致积滞内停者不宜.
〖药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组成与规格〗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
〖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岁以内婴儿4毫升.
〖药名〗小儿喜食糖浆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组成与规格〗六神曲(炒),枳壳(炒),白术(炒),山楂,稻芽(炒),麦芽(炒).每瓶1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1~5岁每次3~5毫升,5岁以上每次10~15毫升,周岁以内1~3毫升,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喜食片,口服,1~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
〖药名〗启脾丸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慢性胃肠炎,贫血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组成与规格〗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每丸3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3岁以内儿童酌减.
〖药名〗小儿胃宝丸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养胃.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
〖药物相互作用〗
〖组成与规格〗山楂(炒),山药(炒),麦芽(炒),六神曲(炒),鸡蛋壳(焙).每丸0.5克.
〖用法用量〗口服.1~2岁每次2~3粒,3岁以上每次5~6粒,每日3次.其他剂型:小儿胃宝片,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3岁以上酌增.
〖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婴儿素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组成与规格〗白扁豆(炒),山药,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碳酸氢钠,牛黄.每瓶(袋)0.5克.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1~3岁每次0.5~1克,周岁以内每次0.25克,每日2次.
〖药名〗龙牡壮骨颗粒
〖功能与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
〖组成与规格〗党参,黄芪,麦冬,龟板(醋制),白术(炒),山药,五味子(醋制),龙骨,牡蛎(煅),茯苓,大枣,甘草,乳酸钙,鸡内金(炒),维生素D2,葡萄糖酸钙.
〖性状〗颗粒,每袋装5粒.黄色或黄棕色的颗粒;味甜.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二岁以下一次5克,二岁至七岁一次7克,七岁以上一次10克,一日3次.
病情分析:
您好,孩子的情况是感冒引起的脾胃虚弱.
指导意见:
感冒的话及时给孩子服用小儿感冒颗粒,同时服用点健儿清解液,健胃消食片就可以了.
生活护理:
要多喝点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对感冒好是有好处的.
病情分析:
小儿不吃饭可能是脾胃不好,好感冒是体质差
指导意见:
你应该给孩子吃点中药调理一下脾胃,小儿一般都有先天的脾胃发育不好,你可以给他吃点醒脾养儿颗粒,扶脾颗粒等,只要调理好了脾胃,孩子能吃饭了,身体也就好了,也就补感冒了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注意保暖
以上是对“小孩不吃放”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