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全身无力使不上劲,精神不佳,其余都正常
2009年11月20日,本人原有心脏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目前不没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病情分析:
可能是心脏病食欲低下导致的症状的啊.
指导意见:
首先治疗心脏病,改善食欲,注意补充钾,静脉滴注氯化钾或口服补达秀.针对病因治疗.不要吃甜食,防止饥饿.另外注意是否是有腹泻饥饿呕吐这些原因也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的.只有找到原因针对性原因治疗才不会复发.
生活护理:
严重的的是有生命危险的啊.建议找原因尽早治疗.
病情分析:
缺钾西医称为周期性麻痹.中医称为痿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乏力.肌肉酸痛.四肢瘫痪.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肌麻痹致呼吸困难而死亡.
指导意见:
二,体检发现:
1.四肢程度不一弛缓性瘫痪,常始自下肢,近端较重,严重时呼吸肌受累,可有肌肉疼痛,无感觉障碍,多数数小时至一两天恢复,个别可达一周左右.
2.累及心肌时可有心动过缓,室性早搏,血压升高等.
3.应排除癔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及甲亢,醛固酮增多症,棉酚中毒,肾小管酸中毒等原因所致的低血钾症.
生活护理:
一,发作期:
可一次口服氯化钾4-10g(儿童按0.2g/kg),病情好转后再继续服用氯化钾1-2g,3-4次/d,至完全恢复后停药.病情较重者10%氯化钾30ml加入生理盐水1000ml中缓慢滴注,24小时氯化钾总量不超过8g.呼吸困难者给以吸氧,吸痰,必要时行人工呼吸.心律失常者给以10%氯化钾30ml,胰岛素10u 加入5%葡萄糖液1000ml中缓慢静滴.因易发生中毒,禁用洋地黄类药物.
二,间歇期:
避免各种诱因如饱餐,大量进食高糖饮食,过度疲劳等.必要时口服10%氯化钾10ml 3次/d.
三,个别病人间歇期仍有心律不齐,常可因室性心动过速猝死.应警惕并积极防治.
您好,不知您是否已经就医,有没有化验血钾浓度,如果仅是此症状来说自己缺钾略欠妥当.不过,一般来说低钾有以下几种原因:
1.钾摄入减少:
(1)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
(2)如果给消化道梗阻,昏迷或者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静脉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2.钾排出过多:
⑴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⑵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常见因素有:
①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例如,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速尿,利尿酸,噻嗪类等.
②某些肾脏疾病: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近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多尿期都会引起钾排出增多而引起低钾.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原性和继发怀醛固酮增多,Cushing综合征时会导致肾排钾增多.
④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HCO3-,SO42-,HPO42-,NO3-,β-羟丁酸,乙酰乙酸,青霉素等均属此.它们在远曲小管液中增多时,由于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负电荷,因而K+易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腔液而随尿丧失.
⑤镁缺失: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
⑥碱中毒: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只有9mmol/L.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3.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⑵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⑶过量胰岛素: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有二:
①胰岛素促进细胞糖原合成,糖原合成需要钾,血浆钾乃随葡萄糖进入细胞以合成糖原.
②胰岛素有可能直接剌激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从而使肌细胞内Na+排出增多而细胞外K+进入肌细胞增多.
⑷钡中毒:钡中毒引起瘫痪的机制在于钡中毒引起了低钾血症.钡中毒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继续活动.故细胞外液中的钾不断进入细胞.但钾从细胞内流出的孔道却被特异地阻断,因而发生低钾血症.引起钡中毒的是一些溶于酸的钡盐如醋酸钡,碳酸钡,氯化钡,氢氧化钡,硝酸钡和硫化钡等.
建议您去医院化验血钾,明确病情,因为您还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所以补钾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补钾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您可以进食一些含钾高的食物,比如橙子,香蕉等,并定期复查血钾,直至恢复正常水平,祝您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缺钾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