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右耳朵离耳洞外面一点的软骨的地方有个小包跟软骨连一起的.
坐等医生的回答,先谢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是什么原因,因该怎么办
不疼不痒
病情分析:
耳疖(er jie)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其特征.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2》中说:“耳疔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
指导意见:
【病因病机】
1. 风热邪毒外侵
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邪毒乘机侵袭,或因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染毒而发.
2. 肝胆湿热上蒸
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湿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致耳道红肿,疼痛.
生活护理:
【辨证及治疗】
1.分型治疗
(1)风热邪毒外侵
主证:耳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伴患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患侧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
证侯分析:挖耳伤及肌肤,风热邪毒乘机侵犯耳窍,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状;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病情较重者可牵引同侧头痛,张口,咀嚼时耳痛加剧,按压耳屏,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乃风热之证.
治则: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
(2) 肝胆湿热上蒸
主证:耳痛加剧烈,痛引腮脑,或有听力减退.可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发热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外耳道局限性红肿,肿甚者可堵满外耳道;若耳疖成脓则顶部可见脓点,若溃破则外耳道可见黄稠脓液;耳前耳后臖核肿大压痛.
证侯分析:肝胆湿热上蒸耳道,熏灼肌肤,故耳道红肿疼痛剧烈;肿甚堵塞耳道,故听力减退;耳部脉络多连头部,故痛连腮脑;热甚灼腐肌肤则化脓;肝胆郁热,则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湿热之证.
治则: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2. 外治法
(1)外敷:
① 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部,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
② 清洁外耳道后,用紫金锭或牛黄解毒丸调温开水,涂搽患处.也可用棉栓蘸黄连膏或鱼石脂软膏等敷于患处,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排脓:耳疖已成脓,未自行溃破者,可用针头挑破脓头,取出脓栓,排出脓血;或切开排脓.要注意切口必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切口难愈及愈后形成外耳道狭窄.排出脓血后局部敷紫金锭或黄连膏,金黄散膏等.
(3)换药:耳疖破溃后,脓液排尽,为防止外耳道狭窄变形及肉芽组织增生,可用大小适当的碘纺纱条塞纳外耳道,1~2日换1次,直至彻底痊愈.
3.针灸疗法
耳部肿胀疼痛剧烈时,可取合谷,内关,少商穴针刺,以疏通经脉,泄热消肿止痛.每日针刺1次,连续2~4次.针刺手法:合谷,内关强刺激,留针20分钟.红肿较剧,并有高热者,可取少商穴针刺出血.
4.其它疗法
早期可配合红外线,微波理疗.
病情分析:
男,20岁,右耳朵离耳洞外面一点的软骨的地方有个小包跟软骨连一起的,不疼不痒.
指导意见:
耳廓假性囊肿,性穿刺术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我做过两个病人,效果都很好
生活护理:
耳廓假性囊肿不做手术也没有影响.手术也很简单50元就能做.
以上是对“耳朵软骨沟里有个小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