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各位医生您们好,我女儿现已经两个月了,最近一段时间她耳朵里流出黄色的东西,闻起来很臭,请问这是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
你说的情况是孩子的中耳炎
指导意见:
当中耳炎并发过敏性鼻炎或其他问题时,应该同时处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个疗程.
1.治疗中耳炎感染.中耳炎有一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因不容易和细菌性中耳炎区分,所以目前治疗时,如果是急性中耳炎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疗程.
若使用鼻滴剂的局部鼻塞缓解剂来打开耳咽管,病人须躺着滴入鼻腔几滴药物,然后头部转向耳朵有发炎的那侧,如此可使药物流经耳咽管,使血管收缩,黏膜消肿使耳咽管打开.
生活护理:
注意孩子的耳朵的干净!
病情分析:
检查是否是中耳严,中耳炎时,宝宝会哭闹不行,只要压一压他的耳朵,哭声就更厉害.
指导意见:
你平时注意点,喂奶不要流到耳朵里,还有洗澡洗头要注意,用聪聪滴耳油吧,小孩好的快,用不了多少就好了
病情分析:
耳朵有黄色分泌物,且有臭味,考虑可能是中耳炎或者是外耳道有炎症而导致的分泌物.在给小孩洗澡等时,如果不小心有水进入耳朵,没及时擦干,喂奶时呛咳,或者近期有感冒均有可能导致中耳炎.
指导意见:
建议用棉签将分泌物擦干,可给以红霉素软膏外用,如果仍无好转,建议到当地医院儿鼻喉科检查,因孩子年龄较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鼓膜发育等.
生活护理:
1,给孩子洗澡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朵,如果不小心进入了,一定要及时擦干.
2,喂奶时要注意防止呛咳.
以上是对“各位,我女儿现已经两个月了,最近一段时间她耳朵里流出黄色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指导意见:
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生活护理: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