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300度~600度)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
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指导意见: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我补充: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长时间压迫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别.
生活护理:
矫正近视的方法
1.镜片矫正: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2.角膜屈光性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
3.眼内屈光手术:透明晶体摘除术,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应该指出的是,从安全,简便,经济,实用等因素考虑,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目前矫正近视的首选方法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如果患者准备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那么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手术安全性了.
客观地说,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与最早使用钻石刀进行的近视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相比,其安全性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历经1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在我国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但任何手术的成功率都不可能是100%,就像隐形眼镜容易感染危害视力,而框架眼镜镜片破裂引起的外伤,也是失明的原因之一.对美国《眼科学》杂志文章指出的:此类眼部手术的失败率是1/10,国内多数屈光手术专家持不同意见.当然,良好的手术设备,手术者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经验,还有患者良好的配合,是手术高安全性的基础.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近视眼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这些要经过一定时间观察,酌情二次手术;部分人可出现眩光,即夜间将一个光点看成光团,光晕,这可因术后角膜组织间轻微水肿反应或夜间瞳孔较大,其边缘与手术缘靠近有关,随手术后时间推移而逐渐减轻;圆锥角膜在有这种潜质或者手术后角膜过薄的人身上出现;因为注视目标不良,可能出现偏心切削,或因角膜表面水气漩的作用出现中心岛;PRK和LASEK手术后可能有角膜的混浊(Haze)以及长期点用对抗Haze的药物带来的激素性高眼压.LASIK则有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如瓣下异物,角膜瓣移位,溶解,散光有所增加,自觉眼睛干燥等.最严重的是手术眼角膜伤口的感染,虽然极少发生,却是可以致盲的直接原因,所以严格的手术消毒制度和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手术后也应定期检查眼睛,特别注意眼底黄斑区和周边视网膜的变化,做到未雨绸缪
病情分析: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300度~600度)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指导意见:
眼镜,手术,角膜手术,晶体手术和巩膜手术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