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这个疾病应该是可以治愈的.
指导意见:
可以结合中医治疗,健脾养阴,润肠通便,可以用白术,莱菔子,女贞子,熟地,枳壳等药物治疗,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生活护理: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品.
病情分析: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 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指导意见:
1,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3,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4,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5,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7,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护理:
便秘的保健方法:每天用玉米或玉米渣,核桃仁适量煮粥喝,坚持服用,便秘亦能消除.
病情分析:
便秘很困扰,建议你平时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一些生,冷,硬,油腻的食物.每天早上可以喝杯温蜂蜜水.多吃些香蕉类的水果.从食物上调节要比你用药更彻底些.
指导意见:
尽量不要总是用药,这样会产生依赖性,你自己的肠胃功能也得不到恢复.
以上是对“中医内科或调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怎样根治便秘:
1,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型.此病多由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产后气血不足,年老血虚等造成.此病宜温中导滞.药方:新荟皮9克,甘草6克,附子6克,白蜜3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晚饭后一次服完.
2,阴虚血燥,水亏火盛型.此病皆因津液枯涸,传导失职而造成.此病宜滋阴养血,润肠导秘.
药方:当归15克,麻仁9克,郁李仁9克,瓜蒌仁12克,制大黄6克,黑芝麻9克,松子仁10克,冬瓜仁9克,
炒枳壳9克,桃仁9克,杏仁9克,焦谷芽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指导意见:
3,腹胀便秘型.此病是由于胃内或肠中食物未完全消化或消化道蠕动力减弱形成食滞,致使胃肠内积存过多的气体,液体而膨胀,亦致于气不下降,出现便秘.此病宜行气导滞.
药方:厚朴15克,藿香12克,苏子12克,大黄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三次.
病情分析:
您好,如果您是习惯性长期便秘,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一下.
指导意见: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青壮年便秘在临床中多以肠胃积热多见,症见:大便于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可用麻子仁丸(有中成药).开塞露等西医方法,只是起到通便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治疗,中医讲究对证治疗,建议网友还是去医院检查后服用中药来调理一下.
生活护理: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