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你好!胆结石不痛,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可以不用做手术
指导意见:
如果有皮肤发黄,瘙痒,巩膜黄染的时候说明有黄疸的发生,应及时治疗
生活护理:
取出结石后能完全解除症状,但有复发的可能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结石长大是比较危险的.
指导意见:
虽然目前拟没有其他症状,但越晚就越麻烦,建议你尽早手术.
生活护理:
只要你的全身状况较好,可以耐受手术,就赶紧做吧.小手术而已.
病情分析:
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解剖生理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虽然,胆结石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其真正导致结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确,但根据流行病学探讨,发现胆结石以及其它胆道结石在病因,临床症状,治疗,疾病预防以及治疗预后也不尽相同.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20——25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还有一个特点:“重女轻男”.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的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产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
事实上,胆结石与肝功能及胆汁的新陈代谢有关,由于肝机能异常亦会使得胆汁成分有所改变;因此,在临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胆结石罹患率.反之,其它胆道结石最常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胆管本身发生先天性狭窄,或者胆道受到肠管中潜进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而使得胆道内皮细胞损伤,再加上胆汁成分变异而形成结石.
再者,胆结石成分还是以胆汁为主﹝其余包括胆固醇,胆色素,甚至钙离子﹞,而在正常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下,大多数的人都不会产生胆结石,但假若个体本身饮食不当或胆道发生病菌感染,再加上排泄通路阻塞,则会使得其中过量的成分析出沉淀而形成结石.因此,在日常饮食习惯中,应该避免食用高醣类,高油脂类﹝甚至高胆固醇类﹞食物,以免使得胆汁中的三种脂类﹝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胆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而易析出结石结晶;假若个体摄取过多胆固醇类食物,则容易产生「胆固醇性结石」;此外,个体罹患习惯性便秘亦较易使得肠内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沿着胆道上行而使得胆道发生细菌感染,如此容易生成结石;再者,根据流行病学的探讨,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亦较易得色素性结石.
[3] 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在消石的同时不可忽视肝与清肝利胆,通泄郁结,并每须配通化瘀排石之法.治疗胆结石务必须“早”,祛邪注重“尽”,即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使湿热之毒祛尽,而胆为中清之腑,传化物而不藏,略有所积,皆为有形之失谐=邪,治应顺之降之,通之泻之,祛其实邪,利其气机,使“结着散之,留着去之”,即通法也.结石已成则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溶石化石,促使结石从体内溶化,排出,即消法.
指导意见:
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其发病机理包括几种要素,首先,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其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第三,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粘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础为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失调,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大部分胆汁中的胆固醇来源于肝细胞的生物合成,而不是饮食中胆固醇的分泌.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以及胆汁中的蛋白质促胆固醇晶体成核作用,另外的因素则应归因于胆囊运动功能损害,它们共同作用,致使胆汁淤滞,促发胆石形成.此外,目前还有一些研究显示,胆囊前列腺素合成的变化和胆汁中钙离子浓度的过高也可能促发胆石形成.在部分患者中,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胆泥生成.所谓胆泥,是由含胆固醇晶体的粘滞的糖蛋白组成.这种胆泥在超声下可以查见,并且可能是胆绞痛,胰腺炎或胆管炎患者进行辅助检查所能发现的唯一异常处.
胆色素结石----包括黑色结石和棕色结石两种.黑色结石主要在患有肝硬变或慢性溶血性疾病患者的胆囊内形成,而棕色结石则既可在胆囊,又可在胆道内形成.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胆管结石在亚洲十分常见,感染源可能归咎于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或其它不太清楚的病因.
胆结石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好发于女性.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的患病比率超过3:1,而七十岁以后则下降到2:1.怀孕,肥胖,西化的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等因素可增加胆结石的患病风险.另外,人种因素亦与发病相关,如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患病率超过75%,是全球胆石最高发的人群.
1983~1985年对我国26个省市11342例胆石患者调查显示,胆石的分布,类型与地域,饮食,职业,感染相关.在饮食习惯中,凡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其中任何一类吃得多者,其胆囊结石或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高,而普通饮食或蔬菜吃的多得则胆管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增高.城市胆管结石:胆道结石约为3~5:1,农村为15:1.职业中职员胆囊结石接近70%,胆管为20%;工人中胆囊结石接近60%,胆管为30%;农民中胆囊结石仅25%,胆管占65%.胆固醇结石73%在胆囊,17%在肝内外胆管;胆色素结石62%在肝内外胆管,27%在胆囊.在美国,约有10%~20%的男子和20%~40%的女子患胆石症,后者每年造成约10000人死亡.因与胆石有关的疾病而每年都有50多万人的胆囊被切除,其费用超过60亿美元.
造成胆结石“重女轻男”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静少动.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体质肥胖.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3.不吃早餐.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多次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5.餐后零食.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6.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7.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分胆结石不治疗结果——胆绞痛
每年大约20%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出现胆绞痛.在没有症状的间歇期内,结石在胆囊中漂浮不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没有任何感觉.当油餐后或在夜间,胆囊结石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囊里的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为排出其胆汁,不得不加强收缩.胆囊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与收缩便产生了剧烈的绞痛.这种绞痛常常是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胆结石不治疗结果——胆囊癌
一位肝胆外科专家说,过去,人们熟悉的只是胆结石,胆囊炎,如今胆管癌也很常见了,而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这证明胆囊癌与胆结石是直接的联系,有资料表明约0.5%~1%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这种情况导致时常误诊,有统计误诊率可达79.5%.往往在胆结石手术时才发现胆囊癌,多为晚期,疗效极差,绝大多数患者在一年内死亡.专家指出,若能早期诊断,及时将没有转移的胆囊癌进行单纯胆囊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92%.
专家指出,任何癌症都应以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胆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应考虑预防性胆囊切除.
胆结石不治疗结果——各类胆源性炎症
胆结石导致胆囊炎可能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一些小的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落入胆总管后均可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一些大的结石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编辑本段]癌变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
胆管内的恶性肿瘤(胆管癌)可沿着胆管树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病高峰年龄在60-65岁,主要表现为黄疸,偶尔伴有疼痛和体重丢失.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华枝睾吸虫,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与胆囊炎相似,常常在胆囊切除时偶然发现,90%胆囊癌是腺癌.一年生存率仅14%.
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的相同.美洲土著的一些人群有遗传倾向,他们在较年轻时发生胆结石的频率就很高,胆囊癌在他们当中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5-10倍.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关.胆囊癌尤其与大结石(直径>3cm)或有慢性炎症的胆囊壁的钙化(瓷胆囊)有关,这些发现因此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即使是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行胆囊切除术.然而,由于胆囊腺癌在胆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小于l/1000,因此目前对胆囊癌的预防在大多数患有无症状胆石的病人不被看作是胆囊切除的指征.
生活护理:
赶紧去医院吧,别挺了.
以上是对“胆结石不疼,结石长大”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上面描述不是很清楚.
胆结石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而且没有影像学资料.
根据你的描述是原来就已经知道有胆结石了(影像学确认),而且结石增大了,如果能这样理解的话,诊断是明确的.
睡眠不好与结石的关系不是很大.
指导意见:
建议:胆结石最理想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现在的手术分为:传统开腹,腹腔镜胆囊切除(微创)两种.
而且手术是越早越好.因为结石不可能经其他治疗化解掉,如能把石头都化解了身体组织早就没了.
不要等到年纪很大再来做手术,那时的风险非常大,而且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年龄大风险大并发症多.
建议无特别的疾病,如心脏方面的可考虑手术治疗.而且如能腹腔镜治疗的话最多5天就可以出院了.花费小,创伤小,首选.要在未发作的情况下手术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建议如无明显禁忌症早点手术治疗.
生活护理:
现在饮食需要控制,不能吃非常油腻的东西和富含脂肪的东西,如牛奶,鸡蛋,豆腐等.
术后半月内清淡饮食,半月后恢复正常饮食.
建议早点手术治疗.
病情分析:
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在消石的同时不可忽视肝与清肝利胆,通泄郁结,并每须配通化瘀排石之法.治疗胆结石务必须“早”,祛邪注重“尽”,即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使湿热之毒祛尽,而胆为中清之腑,传化物而不藏,略有所积,皆为有形之失谐=邪,治应顺之降之,通之泻之,祛其实邪,利其气机,使“结着散之,留着去之”,即通法也.结石已成则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溶石化石,促使结石从体内溶化,排出,即消法.
指导意见:
目前溶石治疗的药物主要是鹅去氧胆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胆酸.治疗适应证:①胆囊结石直径在2cm以下;②胆囊结石为含钙少的X线能透过的结石;③胆囊管通畅,即口服胆囊造影片上能显示有功能的胆囊;④病人的肝脏功能正常;⑤无明显的慢性腹泻史.治疗剂量为每日15mg/g,疗程为6~24个月.溶解结石的有效率一般为30~70%.治疗期间每半年作B超或口服胆囊造影1次,以了解结石的溶解情况.由于此种溶石治疗的药物价值昂贵,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又必须终生服药,如停药后3个月,胆汁中胆固醇又将重新变为过饱和状态,结石便将复发,据统计3年复发率可达25%,目前此种溶石治疗还有一定的限制.此外,一些新的药物,如Rowachol,甲硝唑(metronidazole)也有一定的溶石作用.
病情分析:
胆结石不发生胆道梗阻以及炎症的情况下有可能不痛,手术没有时间限制,无所谓最佳时机,只要没有并发炎症,随时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要看你结石发生部位不同而手术方法不痛,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腹腔镜作个胆结石是比较小的手术了,建议你早作手术取出结石,但是如果你结石不大的话,我建议你先采取保守治疗,先用排石汤排石!如果你是胆囊结石而比较大的话,手术时就有可能建议你切除胆囊.
指导意见:
如果结石不大,疼痛不明显建议先行保守排石治疗;如果结石较大而有梗阻,炎性粘连等情况,建议你及早手术取石治疗.
生活护理:
术后勿食过度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以上是对“胆结石不疼,结石长大”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