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最近每天下午不分时间的小便,无规律,经常弄湿裤子,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给如何治疗呢?谢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回答我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谢谢
病情分析:
须立即确认的事项
若发觉小便颜色比平常浓,次数减少,则应观察是否发烧?脸色,眼睑的浮肿,情绪的好坏等等.(小便时或小便后会因痛而哭泣情绪不佳,发烧,眼皮浮肿,手脚浮肿)
检查阴茎或外阴部是否异常.(排出红褐色或黄褐色的尿,尿布带血或脓,半天以上不小便)
前往医院的指标
观察情形
指导意见:
婴儿的尿布有时会有褐色或红色污渍,若没有发烧,脸也没浮肿则不必担心.
夏天流汗多又不多喝水时,尿色自然会较深,宜多给予水分.若水分摄取得多,尿量又多时,尿色自然变淡.
可等待正常门诊时间内前往医院
尿布带脓或血,尿色暗褐或很深,小便时会疼痛,发烧,呕吐,若有上述症状,可能生病,应前往小儿科就诊.
病情分析:
如果婴儿的小便间隔时间比较长,醒来时,或授乳后,或每隔1个半小时或2个半小时后,让其蹲便盆,有时恰好与孩子的排便时间相吻合,就顺利地排出来了.不过,如果想让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排一次尿,每次只排一点点尿的婴儿不尿湿尿布,就得老把着他尿尿
指导意见:
寒冷季节,婴儿除排尿次数增加外,衣服也穿得多了,为了不让孩子尿湿,做母亲的就比较辛苦,往往每隔1个小时就要打开尿布看看,但多半已经尿湿了.也有的母亲不到1个小时就打开尿布,给婴儿把尿.
如果每隔40分钟打开一次尿布让婴儿蹲便盆,有的母亲是受不了这份辛苦的,她们往往每隔1个半小时左右(睡着时不叫醒)打开尿布看看,如果没有尿湿就把一下尿,这个月龄婴儿的母亲,多半是这样做的.不管是辛辛苦苦每隔40分钟看一次尿布,不审每隔1个半小时看一次尿布,婴儿其后学会告诉要小便的时期都是一样的(大都在2岁时的春天).
以上是对“小儿小便异常”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您好,为您提供以下信息
指导意见:
小儿小便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牛奶尿
牛奶尿是指小便异常,时有混浊,尿液冷却后变成乳白色,很像牛奶或豆浆,所以称为牛奶尿.一般情况下“牛奶尿”与尿中的盐类结晶有关,属于结晶尿.
尿液是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三个过程形成,最终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小儿肾脏发育尚未成熟,所以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浓缩及再吸收和排泄功 能均较差.健康人的新鲜尿液应该是透明澄清的,或略带点淡黄色.但尿液的颜色也与季节,饮水等有关系.例如,夏季天气炎热,身体消耗的水分多,尿量就相对 减少,尿液可能会发黄;反之,冬春气温较低时,尿液的颜色就会清淡一些.假如尿液混浊,经常可能是含有盐类结晶,上皮细胞,脓细胞,细菌,血液,乳糜微粒 等.
牛奶尿中的结晶多为盐类结晶,乳糜微粒.结晶尿多在天凉时出现,因为当外界气温下降或尿液酸碱度改变时,原来看不见的盐类结晶就会析出变成乳白色,看上去 就像牛奶或豆浆.详细说来,尿中结晶的成分有尿酸,草酸钙,碳酸钙,磷酸钙等,其多少往往与饮食的性质有关.例如孩子进食植物性食物时,尿中就会有大量的 磷酸盐;孩子进食肉类食物时,尿中就会有大量的尿酸盐.
一般情况下,小儿尿中出现盐类结晶一般不是疾病的表现,无须担忧,也不必服药治疗.但是,长期大量的结晶尿也有可能导致尿路结石.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牛 奶尿”的现象,平时就要注重多喝水,并且改变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天凉时则要留意保暖,尽可能避免出现结晶尿.
另外,患了丝虫病和尿路感染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尿液白浊的现象,应当同结晶尿区别开来.丝虫病呈地方性流行,以农村和矿区较多,是由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寄 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疾病;尿路感染有膀胱及尿道刺激的特征,伴发有尿频,尿痛,尿急,排尿困难等,尿液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
发现孩子的尿液呈牛奶样时,怎样才能判定是结晶盐还是疾病引起的呢?最简朴的方法是取一些尿液加热,加热后若尿液由混浊变为澄清,则可以确定是属于结晶尿,如果加热后尿液依然混浊,就不是结晶尿,就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果汁尿
果汁尿是因过量食用水果而出现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喜吃水果或渴果汁,尿糖值增高,伴有腹泻,厌食,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等症状.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果汁尿”的病发生率正呈现越来越增高的趋势.
引起果汁尿的原因主要是饮用果汁太多.
如果吃水果太多,水果中大量的糖不能够为人体所吸收利用,而是从肾脏排出,使尿液发生变化所致.这种情况日久天长,会引起肾脏病变.
水果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比如李子,杏子,梅子,草毒中含有金鸡钠酸,草酸和安息香酸,此几种成分在人体内不轻易被空气氧化而分解掉,结果经代谢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仍是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度失去平衡,吃得过多就会中毒.
另外,各种果汁饮料都含有较多的糖或糖精以及大量的电解质.这些物质不会象白开水那样很快离开胃,长期作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过多的糖分摄入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引起肥胖.
海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们一古脑儿地把高浓度果汁饮料塞给孩子,就可能使他们患上腹泻,嗜睡症等多种疾病,原因是75%的7岁儿童都在吸收果糖方面 存在困难.果糖是水果汁和水果中所含的天然糖分,高浓度的果汁进入人体后难以被儿童吸收,会导致消化不良和酸中毒现象.因此建议父母们在给儿童饮用高浓度 苹果汁和梨汁时应该用水稀释.
由此可见,果汁虽好,过量则有害无益.所以,父母们应该有节制地给孩子饮用果汁.如果得了果汁也不关键怕,只要限制大量吃水果和饮果汁的习惯就会得到纠正.
三,小儿尿少
所谓少尿是指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无尿则为每日尿量低于30~50ml.如果孩子尿量忽然 比平日减少,应首先考虑是不是孩子喝水不够,天气太热的原因.如果排除了这些原因仍旧少尿,就有可能是患有疾病.
一是严峻腹泻和剧烈呕吐:如果小儿患有严重的腹泻和剧烈呕吐时,体内的大量水分就会通过吐泻而排出体外,从而使尿量减少.
二是肾脏疾病:这是引起小儿尿少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小儿尿道狭窄阻塞,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衰竭期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等,如果出现无尿,则说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当发现孩子尿量减少而又找不到原因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以免延误病情.
三是出汗过多引起,如小儿剧烈运动或天气过热等都可使体内的水液通过出汗排出,从而使排尿减少,这种情况只要多喝水,适当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四,小儿多尿
多尿是指小儿每日尿量过多,大多数多尿现象是因为孩子饮水太多或吃了大量的瓜果后,出现的暂时性尿量增多.如果每日尿量持续超过3000ml,就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
一是肾脏疾病,糖尿病:疾病带来的尿量增多是因为肾脏储水的能力受到损伤,而肾脏储水的能力和其它脏器的功能又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以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有垂体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糖尿病等.所以,当发现孩子尿量持续增多时,应该连续3天准确收集孩子天天的总尿量,记录下来,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 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是药物:除上述引起多尿的疾病外,服用了某些利尿药以后也可出现尿量增多,停药后多尿现象自然会消失.
三是电解质发生紊乱:如血钾过低,血钙过高时也会出现尿量增多现象.
四是神经精神因素:比如精神性多尿,精神越紧张,就越想小便.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坏毛病,就责骂孩子,其实这样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多尿现象变得更加 明显.因此,碰到有精神性多尿的孩子,父母应该耐心用疏导的方法,如给孩子讲故事,说歌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精神不紧张了,多尿的现象就会逐渐好 转.
小儿排尿异常,无论多尿,少尿或无尿,除受气温,饮水量多少等因素影响外,也可因心,肾或垂体等多种疾病引起,所以出现排尿异常时均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检查治疗.
五,竖立性蛋白尿
发生在学龄儿童时期至青春发育期之间.躺下来,排尿正常,但起来后,会排出蛋白尿.无自觉症状,化验小便会有蛋白.可能是起立时脊椎骨压迫通向肾脏的血管.通常发生于脊椎过分向前弯的体型瘦长儿童;也可能与自律神经障碍有关.过了青春发育期过后,会自行回复正常.
六,小儿尿血
小儿尿血的原因与泌尿系统受到损伤密切相关.
泌尿系统感染.该病表现是:尿频,尿急,尿痛,高热,验尿时发现红细胞.较小的患儿无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不会述说尿痛症状,可表现为哭闹,发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在婴幼儿中,男孩发病率高,一岁后女孩发病率高.主要由不注意卫生,尿路畸形而引起.
肾结核.由结核病变侵蚀肾脏而发生.尿液化验可呈蛋白尿,血尿和脓尿,还有低热,盗汗和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发病多在3岁以后.
急性肾炎.在小儿中发病率居首位,多在细菌或病菌感染后2—3周发病.除肉眼血尿外,还表现为稍许少尿,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减退.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由于左肾受挤压后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高压综合征,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青少年多见,大部分患儿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尿路结石.主要表现为尿血和疼痛,常并发尿路感染,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
其它还有IgA(免疫球蛋白A)肾病,遗传性肾病,肺出血综合征等也可引起尿血.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