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它发作前
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指导意见:
治疗目的除解除急性头痛发作症状外需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气功对部分病人有效.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 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也不适用.
英明格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尔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偏头痛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痛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预防治疗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病情分析:
你好 导致女性偏头痛原因
一是生理周期带来偏头痛.研究表明,有偏头痛的女性中大约近2/5的人都曾在月经期前后发病.其症状是:通常在月经期前两三天发作,头痛部位有热血澎湃的感觉.疼痛持续时间短,每次不会超过两小时.原因是因为卵巢在月经期前分泌较多荷尔蒙.解决方案:1.雌激素:在月经期前服用3天的雌激素.要记住,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控制饮食:月经期前后要控制饮食,多吃有助于缓解荷尔蒙作用的食物.比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牡蛎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元素,能帮助缓解过多荷尔蒙造成的不适.
指导意见:
二是压力带来偏头痛.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因压力而造成偏头痛的人越来越多,远远多于因荷尔蒙导致的偏头痛患者.其症状是: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感觉就像戴了顶尺寸过小的帽子,有压迫,束缚的感觉.原因是:当压力来临时,身体就会产生反应,使得情绪波动,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如无法及时解除压力,就会出现偏头痛.解决方案:1.热敷:可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这样能使血管受热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将体内的酸性物质代谢出来,疼痛就会大为缓解了.2.随时随地放松:感觉压力即将来临时,听一首轻音乐,到室外漫步一会儿,去发廊洗个头,都能缓解压力,让你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这样偏头痛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3.按摩:卷曲食指,以内侧抚摩前额30次,从额中至太阳穴;用中指揉太阳穴30次;用拇指按揉风池穴30次;用手掌做干洗脸动作10次.
以上是对“偏头痛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压力带来偏头痛,其症状是: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感觉就像戴了顶尺寸过小的帽子,有压迫,束缚的感觉.
指导意见:
如果为压力所致的偏头疼,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热敷:可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这样能使血管受热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将体内的酸性物质代谢出来,疼痛就会大为缓解了.
2.随时随地放松:感觉压力即将来临时,听一首轻音乐,到室外漫步一会儿,都能缓解压力,让你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这样偏头痛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
3.按摩
病情分析: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史,间隙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偏头痛家族史诊断并不困难.眼肌麻痹可由动脉瘤引起,动静脉畸形也可伴发偏头痛,应作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复杂型偏头痛常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应作神经影像学检查.枕叶或颞叶肿瘤初期亦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其他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老年人颞枕部头痛需除外颞动脉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增粗如绳索状,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动脉活检见特征的多核巨细胞浸润.
指导意见:
治疗目的除解除急性头痛发作症状外需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气功对部分病人有效.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 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也不适用.
英明格(sumatriptan)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尔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偏头痛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痛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预防治疗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病情分析: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它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一跳一跳的疼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同时,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
指导意见:
治疗目的除解除急性头痛发作症状外需尽量防止或减少头痛的反复发作.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针灸及气功对部分病人有效.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 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也不适用.
英明格(sumatriptan)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尔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偏头痛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痛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预防治疗 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 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 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 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 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中医分型;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外袭
(1)治法:疏风散寒,宣通经络.
(2)方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方药:川芎20g,荆芥20g,薄荷15g,羌活10g,细辛3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共为细末,每次15g,每日2次,清茶调服或作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
(4)备选方:①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适用于风寒之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吴茱萸10g,生姜18g,半夏lOg,藁本10g,川芎6g,甘草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②疏风止痛汤(验方):适用于感受风寒后,郁而化热之证,见头项疼痛而胀,恶风畏寒.发热,遇风痛剧,口微渴,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或数.荆芥20g,赤芍15g,生地黄10g,防风10g,川芎15g,天麻10g,僵蚕10g,白芷10g,蔓荆子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5)加减:项背痛甚者加葛根15g;头顶痛者加藁本lOg,吴茱萸6g;畏寒甚者加桂枝10g.
(6)临证事宜:①本证为外感所致,发散耗气之品不宜太过,以免重伤正气;②慎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免伤阴,必要时可酌加反佐之品.
2.风热上扰
(1)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2)方剂: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3)方药:川芎12g,白芷9g,石膏20g,菊花9g,藁本12g,黄芩6g,栀子6g,薄荷6g,羌活9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适用于感冒风寒日久,郁而化热者,证见头痛,恶寒渐轻,身热炽盛,目痛鼻干,心烦不寐,眼眶痛,脉浮微洪.柴胡9g,葛根9g,黄芩9g,羌活6g,白芷3g,芍药3g,桔梗6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适用于感受风温之邪者,证见头痛,轻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淡,苔薄黄,脉浮数.桑叶10g,菊花15g,杏仁6g,薄荷10g,川芎9g,桔梗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热甚伤津,证见舌红少津者,加知母12g,石斛15g;若见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加服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6)临证事宜:①苦寒,发散,化瘀之品易耗气伤阴,可视病情酌加益气养阴之品;②本证治疗当用辛散解表之属配以清热生津之品,则会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3.风湿外感
(1)治法:祛风除湿,通络利窍.
(2)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3)方药:羌活9g,独活9g,藁本6g,防风6g,炙甘草
生活护理:
随着气候变化,异味及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可能诱发偏头痛的发作,要预防偏头痛的发作,首先消除或减少偏头痛的诱因,如避免情绪紧张,避免服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熏鱼等.
偏头痛患者的饮食注意:
勿食过量咖啡,过凉的冰淇淋,勿饮酒过多.专家统计出容易诱发头痛的食物排行分别是:巧克力,酒精饮料,生乳制品,柠檬汁,奶酪,红酒,熏鱼,蛋类.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还应该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大脑中的镁含量.包括:小米,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雪里红,冬菜,冬菇,紫菜,桃子,桂圆,核桃,花生等.
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忧虑,焦虑等情绪,保证良好的睡眠,谨防是由眼,耳,鼻及鼻窦,牙齿,颈部等的病变引起.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
缓解偏头疼的方法:冰袋冷敷,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按摩头部,饮用绿茶,静心冥想,头缠毛巾.
温馨提示:
膳食清淡、慎用补虚之品,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