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如能及早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指导意见:
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原有的黄疸加重,体温不稳定多数发热,但有时体温正常或不升高.常有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有的烦躁或嗜睡,哭闹不安,甚至惊厥.早产儿可表现出面色发灰,全身虚弱,吸吮无力,哭声低微,对各种刺激都呈反应低下状态.
一)病因治疗及病灶清除: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二)免疫治疗:可直接补充新生儿血中的各种免疫因子及抗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方法包括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换血疗法,粒细胞输注,以及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治疗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应保证热卡供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四)对症治疗: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儿保持正常体温.发绀时可吸氧.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烦躁,惊厥可用镇静止惊药.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首先要使用抗生素 一般治疗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对症治疗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免疫疗法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以上是对“新生儿患败血症如何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但只要能早期正确治疗,大部分能治愈.如果延误了治疗,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全身出血等),死亡率就很高.
新生儿败血症没有“典型”的症状,但具有“重病”的“五不”表现,即不吃(吸吮无力,吃奶不及平时的一半),不哭(少哭或哭声低微),不动(活动减少或全身虚弱),不热(体温不升)和不红润(面色苍白或青紫,发黄).“五不”症状并非同时出现,有1-2个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不能轻易放过.
新生儿败血症时伴发黄疸很常见,有时是唯一的表现,当宝宝的生理性黄疸应该在5-7天后逐渐消退时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时,首先应怀疑败血症存在的可能.严重的新生儿败血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新生儿脑膜炎,肝肾脓肿,腹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出现深度黄疸,高热(体温不升),抽搐,嗜睡或昏迷,全身出血等症状.
指导意见: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抗菌疗法在病原体未明时,选用抗菌谱较广,兼顾到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的抗生素.血培养有结果后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严重感染可联合用药.应采用静脉途径供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发症而异,起码要7-14天以上,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支持疗法包括良好的护理和保暖,特别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为重要;热卡不少于每日 209-251kJ/kg(50-60kcal/kg),液体量每日60-80ml/kg.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保持酸碱平衡,若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应以碳酸氢钠纠正;还可视情输给少量多次新鲜血或血浆,白蛋白,有条件甚至可换血.同时也应补充维生素C,E,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切断感染源.脐炎处理,脓肿消毒引流.
对症处理如高胆红素血症处理等.
指导意见:
新生儿败血症,一般要做血培养,一周后发现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抗生素联合用药。大约2周时间。孩子目前发热吗?体内有感染灶吗?败血症一般不留后遗症。
病情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指导意见:
1.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 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1500g:3mg/(kg·d),1dl次,1500~2500g,3mg/(kg·d)分为12hl次,>2500g:5mg/(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d 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量:<2000g:日龄为0~7d,50mg/(kg·d)分2次应用,>7d 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d,75mg/(kg·d)分3次应用,>7d 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d.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3)链球菌败血症 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4)厌氧菌败血症 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剂量:日龄≤7d 15mg/(kg·d)分2次静脉应用.>7d 30mg/(kg·d)分2~3次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10d.
(5)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 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d.
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剂量同上.但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常被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1500g:10mg/(kg·d)1d1次;>1500g<2500g:10mg/(kg·d)分为12hl次;>2500g:20mg/(kg·d)分为12hl次,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需监测血清药物浓度.
2.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 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 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疗 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细胞的输入 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3)交换输血 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应等.换血疗法适应于经抗感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新生儿败血症.
病情分析:
您好!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指导意见:
(一)抗菌治疗 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入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用苯唑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常联合2种以上静脉给药,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10天;②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糖甙类联合应用,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噻甲羧肟与氨基糖甙类或羧苄青霉素联用;③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与氯霉素合用.
如有化脓病灶,则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等处理.
(二)其他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保障营养.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3~5天)治疗.
以上是对“新生儿患败血症如何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新生儿患败血症如何治疗
指导意见:
您好 主要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看孩子病情啥程度了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