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5岁
肛门湿疹,嘴角溃疡,发热,指端有脱皮,精神,饮食均正常,但总是晚上发烧过38度,睡眠正常,体重无变化
肛门湿疹,嘴角溃疡有一星期,发热在3天前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喝点小儿柴贵退热颗粒,吃阿莫西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确诊一下
病情分析:
你好,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患儿常见症状有:发热,皮疹,口唇发红,手掌红肿,眼结膜充血,指(趾)端膜状脱皮,肛周脱皮和淋巴结肿胀.
指导意见:
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亦有很好的效果.建议你最好是到医院儿科去详细检查一下,才能确诊.
病情分析:
五岁男婴 肛门湿疹,嘴角溃疡,发热,指端有脱皮,精神,饮食均正常,但总是晚上发烧过38度,睡眠正常,体重无变化
指导意见:
确诊的话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在这里单凭几句话确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病情分析:
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此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六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五条才能确定:①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②双侧结膜充血;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④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⑤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⑥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cm或更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四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条件
指导意见:
1.丙种球蛋白近年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生活护理:
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莫丁舒,普菲特达到降温目的.
以上是对“怀疑是川崎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多为7~10天,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数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约于起病后10~15d,甲周,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整个病程持续2~12周,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比较严重的表现是约于发现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发生心脏炎. 根据你提供的症状,不能完全排除,如果持续发热超过5天,还有淋巴结的肿大,多行红斑,脱皮,口唇发红等,一般要考虑是川崎病的.
指导意见:
建议去正规的医院看一下,积极检查治疗,如果是川崎病的话,要积极治疗,虽为自限性疾病,但是要防止心脏病的发生,急性发热期可用阿司匹林80~150mg/kg,分4次口服;按血药浓度20~25mg/dl调整剂量,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尚可予γ-球蛋白每日40mg/kg,连续5日.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γ-球蛋白能显著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