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1:搐鼻疗法
处方:葱白30~50克.
用法:药切碎倒入开水中,趁热熏蒸鼻孔.日熏2次.
疗效:用药2天即获显效.
指导意见:
2:治各型感冒
处方:香附,葛根,赤芍各10克,紫苏7克,白芷,川芎,陈皮,升麻各6克,甘草,麻黄各3克. 四季加减:春加荆芥,夏加藿香,秋加黄芩,冬加金银花.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服药2~3剂,治愈率达100%
病情分析:
您好,因为甲流疫苗刚开始打,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大了,你可以仔细的看看知情同意书,上面会详细的注释不良反应.
指导意见:
如果是疫苗本身引起的,一般二到三天可自然消退.如果不是,那就是你本身有感冒,发生了偶合反应,请去医院就诊.
以上是对“感冒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咯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指导意见: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其他治疗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的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3.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生活护理:
一,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合理搭配饮食
三,减少传染机会
四,接种流感疫苗
病情分析: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感冒influenza,epidemic influenza,grippe.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指导意见:
如果感冒了不发烧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喝橙汁(最好自己买橙子自己榨汁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c),卧床休息是最好的办法,吃药只能缓解下症状,并不能治愈.如果伴有发烧要到医院做相应检查,用药,结合卧床休息.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指导意见:
一般要多饮水,多休息,提高免疫力,如果病情严重,建议服用抗病毒的药物,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会很快好转
生活护理:
最后衷心的祝愿你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指导意见:
可以用的抗病毒口服液.
祝你孩子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感冒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感冒最好的办法。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