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昨天中午听他说耳朵下面疼我以为是牙疼没注意到了晚上发烧了,到医生那里看来是腮腺炎,请问要注意点什么,今天打针了烧退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要注意些什么
病情分析: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指导意见: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生活护理:
腮腺炎单方治疗
1.青黛3~5g,紫金锭一片(研末)加醋调成稀糊状涂患处,干后再涂,约一日6~8次,涂至疼痛减轻,约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叶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肿.
3.10ml食醋于砚台内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笔涂肿处,每日3~4次,共2~5日.
4.鲜天花粉,车前草各50g洗净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每日1~2次,共2~5日.
5.鲜仙人掌除去表面绒毛茫刺洗净捣烂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汤半匙调匀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调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黄柏粉与生石膏以3:7比例混匀后,用醋或酒调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于春天发芽时采枝混合煎煮两次,把两次煎汁一起浓缩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0.赤小豆50~70粒捣成粉,以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糊,摊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2次,共2~4日.
11.鲜蓍草30~60g,分2~3次捣烂取汁加冷开水口服,渣加少许盐敷患处.
12.明矾50g,雄黄45g,冰片3~5g研成细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调敷患处,每日2~3次,共1~3日.
13.以醋将纱布浸湿,敷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每日2次,共2~3日.
14.鲜鱼腥草连根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黄散以醋调成糊状,每日1次敷至肿消.
16.以金不摸根块捣烂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药)每天1次肌注至消肿,认为疗效显著.
病情分析:
腮腺炎属于病毒感染,主要是腮腺肿大,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热常见.
指导意见:
一般可看看中医的,吃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不错,可选择荆防败毒散的.
病情分析: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
指导意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以上是对“腮腺炎要紧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服板蓝根冲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
指导意见:
流行性腮腺炎还容易并发脑膜炎.一般多在腮腺肿后一周内发生,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爱睡觉,恶心,呕吐,脖子硬等.这时应提高警惕,及时住院治疗.
病情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腮”.其特点:一是发病多在冬春季节,或患者于病前2周—3周内有与痄腮患者接触史.二是发病急骤,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咽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三是发病1—2天内即出现腮腺肿大,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有弹性感,局部有些发硬,疼痛或压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两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四是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
指导意见:
绍几种食物疗法.
绿豆米醋膏:绿豆面粉,米醋各适量.调成膏敷在患处,每日换药一次,病愈停用.功能清热解毒.注意忌食辛辣.
赤小豆方:赤小豆适量,蛋清1个,赤小豆用水浸软,捣烂,用蛋清调敷患处.每日换1次,连用3—4天.功能是消炎解毒.
辣椒散:老红辣椒适量,将红辣椒放铁锅内焙焦研末,用香油调局部外敷,每日3次.
白菜根方:白菜根2个,1个煎水内服,另1个捣烂外敷,每日更换1个.功能是清热化瘀.注意忌食油腻,酸味食品.
二豆汤:绿豆120克,黄豆60克,白糖20克.将豆淘净加水,煎煮至豆烂时,加入白糖搅匀食用,分2—3次食用,连用数剂,功能是解毒消肿.
土豆外搽方:土豆1个,以醋磨汁,搽患处,干了再搽,不间断.功能是消炎散结.
丝瓜外涂方:丝瓜1个,将丝瓜烧后,研成末,用蛋清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功能是清热解毒,化瘀.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