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脸上有脓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化验,检查结果:毛囊虫皮炎 谢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治疗的办法谢了
病情分析:
治疗毛囊炎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於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动物性脂肪,并保持每天通便.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防止诱发毛囊炎.
指导意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身疗法:在皮损广泛而有明显脓头时,应给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有条件可送脓液培养,并作药敏试验,这样对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免疫疗法:慢性反覆发作的患者,可用疖病菌苗注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开始剂量为0.5毫升,第二次为1毫升,第三次为1.5毫升,以后每次为2毫升.一般注射后无不良反应,如有发热等不适,不要再增加剂量,必要时可减量或停用. 3,局部疗法:皮损发作时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损部位应将毛发剪短,局部可搽杀菌,止痒的药物如发水等.伴有渗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炎症缓解后可以用2%氯霉素乳剂,0.5%新霉素软膏以及3%碘酊外搽.
病情分析: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意,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指导意见:
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1)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3)百多邦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口服給药: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病情分析:
脸上有脓包该如何治疗
指导意见:
皮肤感染的螨虫是人蠕形螨,又称脂螨或毛囊虫,它是一种小型的永久性的寄生虫,常寄居在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部位限于面部,颈部及胸部,尤以前额,面颊和鼻部最多.一般情况下,毛囊虫并无明显的致病作用,但由于个体差异,如油性皮肤者影响了毛囊虫的生活环境,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上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刺激,使局部皮肤产生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毛囊虫皮炎.常见的毛囊虫皮炎有酒渣鼻型,痤疮型,脓包型,色素沉着型,糠疹型,粟粒狼疮型和花斑癣型.
如果面部皮肤多油,出现持久性的红斑,丘疹,脓包及脱屑,皮肤毛囊口和毛细血管扩张,就应该去医院就诊.若检测到毛囊虫,方可用药,也就是说“除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首先要抑制皮脂腺过多的分泌,制造不利于毛囊虫生长的环境,比如异维A酸就有这样的作用,但异维A酸禁用于孕妇.
其次,不要使用含激素的劣质化妆品,不要滥用类固醇激素药膏,避免损伤皮肤正常的免疫功能.病情严重者,可以内服加外用药,如口服甲硝唑片或清热解毒中药苦参,百部,山楂,黄芩等,外用硫磺,过氧化苯甲酰,苯甲酸苄酯或用中药皂荚清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在饮食方面,忌辛辣油腻食物,以免造成皮脂腺分泌异常而加重病情.此外,使用外用药物时不宜过量,每日一两次即可.
目前,市场上的除螨产品都含有抑螨,杀螨药,对部分毛囊虫皮炎患者确实有一定疗效,但从微生态学角度看,杀灭全部毛囊虫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做不到的.
另外,化妆品本身的成分较复杂,有的成分甚至直接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对除螨产品应谨慎选用.
以上是对“毛囊虫皮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治疗毛囊炎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於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指导意见:
患者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动物性脂肪,并保持每天通便.皮损发作时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损部位应将毛发剪短,局部可搽杀菌,止痒的药物如发水等.伴有渗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炎症缓解后可以用2%氯霉素乳剂,0.5%新霉素软膏以及3%碘酊外搽.
祝你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