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恶心,呕吐,
12月2日,因受凉发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了一些抗生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推荐几种有效的药
病情分析:
必须少食糖.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指导意见:
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保守治疗可选择利胆素,复方胆通胶囊,舒胆片等.
病情分析:
慢性胆囊炎该如何治疗.
指导意见:
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建议你口服:消炎利胆片或者熊去氧胆酸,服用的时间长一些,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不服用药物.
病情分析:
您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胆石症的基础上,且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其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和胆固醇代谢失常.
1.感染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病变较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重者可以显著肥厚,萎缩,囊腔缩小以至功能丧失.
2.梗阻性胆囊炎.当胆囊管阻塞(结石等)时,胆汁潴留,胆色素被吸收,引起胆汁成份改变,刺激胆囊发生炎症.
3.代谢性胆囊炎.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而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指导意见:
治疗总则
1, 如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它严重疾病,可开住院证收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2,如病人不同意手术或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嘱病人平时低脂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镁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药治疗.
3,如病人有急性发作,按急性胆囊炎处理.
具体治疗方法
1.采用内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2.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常服用利胆药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以上是对“慢性胆囊炎的特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慢性胆囊炎者,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目前,临床上一般系用手术切除,以求根治.
(一)病因和发病
1.感染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病变较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重者可以显著肥厚,萎缩,囊腔缩小以至功能丧失.
2.梗阻性胆囊炎.当胆囊管阻塞(结石等)时,胆汁潴留,胆色素被吸收,引起胆汁成份改变,刺激胆囊发生炎症.
3.代谢性胆囊炎.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而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二)病人表现
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如急性胆囊炎那么典型,模糊不清,常似“胃病”,如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即肚子发胀),嗳气和厌油腻等消化不良表现,若触模右上腹部(胆囊所在区域)常有触痛感.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胆囊炎.
指导意见:
若曾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而又经长时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发作,应考虑护送病人早日住院手术治疗,以彻底根治.
1.家庭用药
(1)复方柠檬酸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可以帮助利胆,消食,缓解症状.
(2)利胆药:50%硫酸镁10毫升,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或利胆素1.0克,每日3次口服.
(3)利胆消炎的中成药,消炎利胆片,4-6片,1日3次口服.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胆囊炎的西药治疗.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胆,和胃降逆,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
董建华经验:
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肝胆郁滞的病机,注意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肝病及脾,肝气犯胃,或土壅木郁之兼并,选方多以柴胡剂为主,随证加减用药.
岳美中经验:
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炎.借鉴仲景《伤寒论》大柴胡汤,以柴胡疏解少阳胆经之热,更有黄芩助之,枳实合芍药能除心下郁塞感,大黄能诱导瘀热下行,半夏,大枣以和胃,重用生姜以制止呕恶;外加金钱草利胆清热,滑石利尿泄热,鸡内金化积热.此方用以治黄疸症及胆结石亦有效.
黄文东经验:
治疗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为主要法则,以大柴胡汤,承气汤为常用方剂.大便秘结者攻泻药用量宜重,但脾胃虚弱者,又不宜连续猛攻.
路志正经验:
近年来多以大剂清利,甚或“总攻”治之,施于肝胆湿热者,收效恒多.而用于体质素亏,脾胃虚弱,排石无力者,则非攻下所宜.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教,岂能忽之.而纯事清下,不予辨析,致苦寒伤胃者有之.因此,我对于此类病症多以健脾和胃和清利湿热法同用,寓攻于补,攻补结合.如曾治一胆总管树皮状结石患者王某,经中医会诊皆认为胆管阻塞,胆囊膨胀到鸡蛋大,毫无收缩能力,结石排出不易,必须手术.但患者年逾花甲,不愿手术,根据其体质虚弱等病情,而用香砂六君,补中益气等健脾益气,佐以清利肝胆湿热之品,治疗三月,竟将结石排出而收功.
赵绍琴经验:
胆囊炎早期: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处方: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方用: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温馨提示: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