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患者全部症状;有支气管炎.哮喘.衣原体指数高,病史已有一年,只有晚上有咳嗽.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在吃的药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阿莫西林颗粒一样一包一起泡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专家提供治疗的方法和吃的药物
病情分析:
小儿用药一定要慎之又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指导意见:
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控制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下列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0.05/kg/日分2次口服,青霉素3-5万U/ mg/日分2次肌注,麦地霉素,红霉素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
如无明确细菌感染情况或混合感染可用或加用病毒唑10-15 mg/kg/日分2次肌注,或5 mg/kg/日分2次作雾化吸入,亦可试用a-干扰素20万U/日肌注.
(2)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2-4岁1-2片,5-8岁2-3片)..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2.解痉
氨茶碱:2-4 mg/kg/次 3-4次/日口服.
舒喘灵:6岁以下 1-2 mg/日,分3-4次口服或0.1 mg/kg/次,舒喘灵气雾剂(0.5%1揿=0.1 mg)1-2揿/次 每日2-3次.
喘鸣严重时可加用强地松1 mg/kg/日,分3次口服,4-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丙酸倍氯松气雾剂,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婴幼儿难以合作不宜选用,儿童每次1-2揿(50μg-100μg)/次,每日2-4次.
(三)中药治疗
1.止咳平喘: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2.外贴药:很多婴幼儿患病后,长期服药可带来一些药物的毒付作用,外贴中药的安全,方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祛痰,拔痰的百草琼浆益气贴和冬天用的三9贴等
病情分析:
仅仅是你这个药物是不行的啊.
指导意见:
口服药物不见效的,建议输液抗炎治疗为好. 因为还是输液血药浓度更高见效更快更好啊.有痰的加上鲜竹沥口服试试.喘还应该平喘治疗啊. 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治愈的. 最好还是看医生啊.
病情分析:
您好,有支气管炎.哮喘.衣原体指数高等.建议积极控制炎症.
指导意见:
主要治疗原则就是抗炎,抗病毒,并适当给于镇咳祛痰药物.建议继续输液治疗头孢类过敏的话,可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咳嗽有痰的话,加用祛痰药物,沐舒坦等.体温超过38.5度需要口服退热药物,如瑞之清等.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是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对这种咳嗽,尤其是比较长时间的,治疗比较慢.
指导意见:
对于婴儿,儿童不要以为多吃抗生素是好事,因为这样孙伤了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对于药物更不能过量,用的时间长,易引起抗药性.注意增加抵抗力的治疗.可以用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治疗.
生活护理:
对于孩子要经常的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
病情分析:
你好,小儿支气管炎的表现通常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或伴呕吐,腹泻等,较小儿童还可能有喘憋,喘息等.治疗上可用抗生互素治疗,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概括为“镇静止咳”,此外,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扰患儿,使之安静休息.
指导意见:
具体方案有:复方新诺明0.05/kg/日分二次口服,青霉素3-5万U/ mg/日分2次肌注,麦地霉素,红霉素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如无明确细菌感染情况或混合感染可用或加用病毒唑10-15 mg/kg/日分2次肌注,或5 mg/kg/日分2次作雾化吸入,亦可试用a-干扰素20万U/日肌注. 对哮喘可行对症治疗: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1-2片).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2.解痉:氨茶碱:2-4 mg/kg/次 3-4次/日口服;舒喘灵:1-2 mg/日,分3-4次口服或0.1 mg/kg/次,舒喘灵气雾剂0.1 mg,0.1-0.2mg/次 每日2-3次.
温馨提示:
当患者在治疗哮喘时一定要保持持续性用药,切勿因为病情稍微好转就放弃用药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