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三多一少怔
2001.9 糖尿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2009.1.2
血糖20 胰岛素14个单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胰岛素的用量
病情分析:
糖尿病7年多,血糖20,空腹血糖么,有没有眼底病变,餐后2小时的血糖是多少
指导意见:
用中效胰岛素,早空腹半小时前14,晚空腹半小时前用16个单位,每天测血糖,3天后根据空腹血糖的数值,来调整胰岛素的量,如控制不到10以下,就在早晨加2个单位
生活护理:
注意适当的运动,饮食控制,情绪的控制,心情要好
病情分析:
您好!
首先确定血糖控制目标
为每个病人确定个人的血糖控制目标.
成年病人的一般控制目标:
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
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
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
夜间3点:>90mg/dl (>5mmol/l)
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
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
指导意见:
生病期间的注意事项
继续使用胰岛素:特别是基础率;除非接受静脉用胰岛素,否则不能停止胰岛素泵的使用.
从生病开始监测血糖,2-4小时一次,测尿酮体每天一次,并作好记录
血糖>200mg/dl,并且不能进食:如果尿Ket(-),每4小时给一次胰岛素追加量直至血糖正常;如果尿Ket(+),每2小时给一次胰岛素追加量直至血糖正常.
血糖接近正常时,进食或者喝一些含糖的饮料以消除酮体
祝您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患者年龄:50
患者性别:女
全部症状:三多一少怔
发病时间及原因:2001.9 糖尿病
治疗情况:2009.1.2
指导意见:
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使用胰岛素,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情况:①1型糖尿病诊断一旦成立;②2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④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期;⑤并发急性感染和结核;⑥有慢性肝肾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⑦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⑧口服降糖药失效.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要坚持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使血糖达标.目前专家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法,第一步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若1~2个月中二甲双胍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最佳治疗剂量为2g/日),此时血糖仍不能达标,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中的一种.如血糖仍不达标可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糖代谢严重异常(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HbA1c>10%)或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时可先不用二甲双胍,此时,胰岛素治疗加生活方式干预为优先选择.这种情况有一部分以后可以确诊为1型糖尿病.对部分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随病情逐渐好转,可改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或完全改为口服降糖药.对明确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我国不少学者认为可以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治疗,常规胰岛素治疗(每日三餐短效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三餐前胰岛素,胰岛素泵)均可.该患者空腹血糖26mmol/L,餐后血糖27mmol/L,应该给予胰岛素治疗.应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早晚注射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当然更合适的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等到血糖控制满意并且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停用胰岛素.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更容易及早,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因此,更易成为医生的首选.经济条件允许时,使用胰岛素泵也是很好的选择.
以上是对“血糖高如何用胰岛素”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情况:①1型糖尿病诊断一旦成立;②2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④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期;⑤并发急性感染和结核;⑥有慢性肝肾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⑦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⑧口服降糖药失效.
指导意见: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要坚持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使血糖达标.目前专家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法,第一步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若1~2个月中二甲双胍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最佳治疗剂量为2g/日),此时血糖仍不能达标,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中的一种.如血糖仍不达标可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糖代谢严重异常(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HbA1c>10%)或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时可先不用二甲双胍,此时,胰岛素治疗加生活方式干预为优先选择.这种情况有一部分以后可以确诊为1型糖尿病.对部分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随病情逐渐好转,可改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或完全改为口服降糖药.对明确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我国不少学者认为可以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治疗,常规胰岛素治疗(每日三餐短效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三餐前胰岛素,胰岛素泵)均可.该患者空腹血糖26mmol/L,餐后血糖27mmol/L,应该给予胰岛素治疗.应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早晚注射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当然更合适的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等到血糖控制满意并且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停用胰岛素.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更容易及早,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因此,更易成为医生的首选.经济条件允许时,使用胰岛素泵也是很好的选择.
病情分析:
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指导意见:
胰岛素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市场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不同的种类用法用量都是不同的.
病情分析:
你好,准备工作(一) 医生或医疗小组提供24小时的咨询服务 多次的血糖自我监测(三餐前后,睡前,0Am,3Am,以及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时 固定的饮食计划(在基础率调整结束前,不要食用含脂肪过多的食物,不要在睡前吃零食) 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的对比
准备工作(二)
中,长效胰岛素的洗脱期:
中效:18—20小时
长效:至少24小时
指导意见:
初始每日剂量计算
每日胰岛素总量
根据体重计算(尚未使用胰岛素)
一日总量=体重×0.44
根据用泵前的用量计算(血糖控制尚可)
一日总量=用泵前胰岛素用量×(75%-80%)
起始基础量
根据胰岛素总量计算
起始基础量=一日总量×50%
以上是对“血糖高如何用胰岛素”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A: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是否应该使用胰岛素,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情况:①1型糖尿病诊断一旦成立;②2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③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④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期;⑤并发急性感染和结核;⑥有慢性肝肾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⑦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⑧口服降糖药失效.
指导意见: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要坚持个体化原则,治疗目的是使血糖达标.目前专家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法,第一步为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若1~2个月中二甲双胍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最佳治疗剂量为2g/日),此时血糖仍不能达标,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中的一种.如血糖仍不达标可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特殊情况下,糖代谢严重异常(空腹血糖>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HbA1c>10%)或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时可先不用二甲双胍,此时,胰岛素治疗加生活方式干预为优先选择.这种情况有一部分以后可以确诊为1型糖尿病.对部分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随病情逐渐好转,可改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或完全改为口服降糖药.对明确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我国不少学者认为可以应用基础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治疗,常规胰岛素治疗(每日三餐短效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三餐前胰岛素,胰岛素泵)均可.该患者空腹血糖26mmol/L,餐后血糖27mmol/L,应该给予胰岛素治疗.应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早晚注射是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当然更合适的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即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等到血糖控制满意并且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停用胰岛素.在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更容易及早,安全,有效地使血糖达标,因此,更易成为医生的首选.经济条件允许时,使用胰岛素泵也是很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