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天
刚刚宝宝吃奶的时候,给她量了体温,是37度6,这算不算发烧,应该怎么办,大小便好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果是发烧怎么办?
病情分析:
正常体温是37.2'C左右,这是经过大量的测试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值.一般来讲这个范围是36.5~37.5℃.所以37.2℃不是2 分体温,而是正常的.在这范围都是正常的.这个数值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也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还有5%的人是正常的.37.6~37.9℃是否正常,这要根据临床综合判断.低于36.5℃对新生儿来说可能是不正常的,但其它对小儿就没有临床意义.
指导意见:
首先测量体温,发现高热先服用退热药,一般30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可择时看医生,若高热不退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当发现低热应多次测量并记录.最好每天3次:清晨刚醒,下午5~6:00左右和睡前,测量5~7天后就诊.医生要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所以正确测量体温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情带来帮助,这样医生判断起来更准确.我们门诊发现部分家长由于小儿体温在37.1~37.5℃波动,而频繁就诊于各医院,进行了许多检查,服用了许多药物,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低热的原因很多.一部分小儿是生理现象.如夏天,部分小儿体温在下午可在37.6~37.9℃,但到睡前应下降.如 38℃ 应引起重视,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引起这种情况有:风湿,结核及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以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
病情分析:
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36℃腋温~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国外有研究证实,父母对儿童发热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容易不恰当地使用退热药物,这样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体温高低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如果儿童体温达到38.8℃,但精力旺盛,无不适感觉,则无需进行退热治疗.当孩子体温超过38.3℃,但精神萎靡不振,烦躁和呈现痛苦时应予治疗.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指导意见:
对高热患儿应及时适当降温以防惊厥及其它不良后果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一)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或酒精(~%)于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二)其它对症处理高热时不显性水分丢失增多加之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三)病因治疗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儿童使用退热药需根据年龄,病情和健康情况选用恰当的品种,剂型和剂量.退热药大多属于常用的非处方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较好,但儿童不宜使用成人剂型.专门供儿童使用的儿童退热滴剂,混悬剂和颗粒剂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剂量准确和口感好等特点.并且药物使用说明书内容详细,用药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对应于不同年龄段和相应体重列出,注意事项明晰.儿童服用成人的药片往往要拆分,剂量欠准还容易出错.药片黏附在小儿胃肠道某些部位上还可使稚嫩的组织受到刺激性损害.
小儿发热以感冒为多,病因又多为病毒性感染,以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小儿感冒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清咽颗粒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物使用方便,具有退热,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效果.病情较轻时可首选使用.但这些药物一次用药量较大,不方便幼儿使用.中药退热比较安全,但儿童用药也要按说明书使用.
病情分析:
人的正常体温是36.3-37.2.如果是37.6的话就算是发低烧了
指导意见:
建议你先物理降温,就是用酒精或是 冷毛巾局部冷敷降温,因为吃太多的药对小孩来说还是有副作用的,如果降下来就没事了 ,如果没降下来的话就需要药物降温了 ,可以去 医院的急诊,先让医生看一下,然后再对症处理,千万别乱吃药物
以上是对“急,是不是发烧”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
指导意见:
六招简单正确的退热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小孩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小孩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小孩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热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病情分析:
您好!宝宝小的时候,调节体温的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当喝奶,用劲,盖得被子太厚,室温过高等情况下,体温也会随之波动.
指导意见:
可以看下宝宝是不是穿太多了,如果是,就脱少一点衣服,使宝宝感觉舒服一点.如果不是,给宝宝多喝一点水或者用酒精在宝宝的大腿内侧,耳后根和额头擦一下使其降温.在38度以下这样做或者不用处理,超过38度就要去看医生了.如果真的发烧了,也可以采取药物口服调节,或者直接去看医生.
病情分析: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指导意见: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